當所處理的水池水面與設備機房地面相平或設備機房地面低于水池水面的距離不大于1.2米時,稱為“機前泵”系統。簡單流程:主循環水泵由水池回水口吸水,將待處理的水提升送入重力節能過濾器,經曝氣溶氧、過濾后,清水依靠自重循環流回水池內。此系統控制簡單,節能效果好。
設備原理
工作流程是把原水送入配水箱進行均勻分配,然后經過曝氣裝置,原水進行曝氣融氧,曝氣融氧生物接觸氧化反應,就是把水中的有害氣體從水中散發出來,然后吸入空氣中的氧氣,這個系統也稱(呼吸系統),完成后進入精濾器,(我們的精濾器是有多層反復合濾料組成,多達七層)自上而下地過濾,如以下過濾流程示意圖。由于濾層不斷截留水體中的懸浮物,濾層的阻力逐漸增加,使得虹吸管水位上升,當水位上升億定位置時進入虹吸輔助管內的抽氣裝置,由于水力作用將虹吸管內的空氣帶走,形成負壓。當負壓到達設計值時,便發生虹吸現象,此時水箱中的水形成倒流,從濾層下方自下而上的不斷沖洗,濾層得到“再生”,如下圖反沖洗流程示意圖。由于不斷反洗濾層,反洗污水排水管道,水箱中水位下降規定值時,虹吸作用被破壞,反洗結束,過濾器又重新開始工作。
五、工藝流程
池水經過循環處理系統(即低功率循環水泵),然后把水送入曝氣系統,經過曝氣融氧后依次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沉淀反應生化過濾系統后,水自流到過濾系統,過濾完成后進行二次曝氣融氧,完成后的水回到主水管,然后進行消毒后,通過主水管自流回池內,完成一系列的循環、曝氣融氧、復合慢濾、生化濾床、自動反沖洗、消毒等程序。
六、技術參數
設備型號 | 處理水量 | 水泵參數 | 水泵臺數 | 占地面積 | 機房凈高 | 進出水管徑 | 排污管徑 |
1A | 10 | N=1.1KW.H=8.4m.Q=27㎡/h | 1 | 3㎡ | 3.5m | 75~100 | 110 |
2A | 20 | N=2.2KW.H=8m.Q=53㎡/h | 1 | 6㎡ | 4.5~5.0m | 100~150 | 200 |
3A | 40 | N=3KW.H=6.3m.Q=87㎡/h | 1 | 8㎡ | 4.5~5.0m | 150~200 | 200 |
4A | 60 | N=4KW.H=7m.Q=120㎡/h | 1 | 10㎡ | 4.5~5.0m | 200~250 | 250 |
4A | 80 | N=3KW.H=6.3m.Q=87㎡/h | 2 | 12㎡ | 4.5~5.0m | 200~250 | 300 |
5A | 80 | N=4KW.H=7m.Q=120㎡/h | 2 | 15㎡ | 4.5~5.0m | 200~300 | 300 |
6A | 140 | N=4KW.H=8m.Q=100㎡/h | 3 | 20㎡ | 4.5~5.0m | 250~350 | 400 |
7A | 220 | N=4KW.H=8m.Q=100㎡/h | 4 | 24㎡ | 4.5~5.0m | 250~400 | 400 |
8A | 300 | N=4KW.H=7m.Q=120㎡/h | 4 | 28㎡ | 4.5~5.0m | 300~500 | 500 |
9A | 400 | N=4KW.H=7m.Q=120㎡/h | 5 | 35㎡ | 5~5.5m | 350~500 | 500 |
10A | 500 | N=15KW.H=8.5m.Q=33㎡/h | 2 | 40㎡ | 5~5.5m | 400~500 | 600 |
12A | 600 | N=18.5KW.H=8.5m.Q=430㎡/h | 2 | 45㎡ | 5.5~6m | 400~600 | 600 |
13A | 700 | N=15KW.H=8.5m.Q=336㎡/h | 3 | 49㎡ | 5.5~6m | 400~600 | 700 |
七、循環周期
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設備的循環周期,由于養殖密度不同,養殖品種不同,因此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循環周期
當所處理的水池水面高于設備機房地面的距離不小于5米時,稱為“機后泵”系統。簡單流程:待處理的池水由循環回水口自流回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設備內,經曝氣溶氧、過濾后,再通過主循環水泵壓力循環送回池內。此系統應用面廣,不占地上空間,節能效果較機前泵系統略差。
當所處理的水池水面高于設備機房地面的距離小于5米,且又大于l.2米,此情況下,待處理的池水既不能順暢的自流回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設備,而且處理后的清水也不能自流回池內。在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設備前后各設置一組循環水泵,前一組循環水泵由池內吸水,將待處理的池水提升送入水產養殖循環水處理設備,經曝氣溶氧、過濾后,再由后一組循環水泵將清水壓力循環送回池內。這種系統稱為“機前機后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