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包衣機2型
烏斯特教授發明的“Wurster bottom spray”是工業化包衣的一大革命,流化床包衣機主要應用于小顆粒的包衣,如粉末包衣、顆粒包衣、小丸包衣。(因為顆粒在流化床內運動劇烈高度分散,所以特別適用于小顆粒的包衣,也正因為如此流化床包衣機一般不用于片劑的包衣,素片在流化床內劇烈運動容易破碎和磨損)。
流化床包衣機通過在料斗內增設一個上下兩端開口的隔圈以及與之對應的具有不同開孔率的篩板,以控制物料運動形成有序的流化狀態。噴液通過安裝于篩板中心的氣動噴嘴加入到系統中,槍頭向上,自下而上噴液,其方向與物料運動方向相同。隔圈與篩板之間有一定距,以保證物料能順暢地從隔圈外流向隔圈內,形成循環往復的流動狀態。
在底噴裝置中,顆粒的流化狀態非常有規則,顆粒經過噴射液霧時間間隔很有規律,包衣液噴射在噴嘴附近運動有序的粒子表面,液霧的鋪展也很均一,形成的衣膜厚薄均勻,沒有孔隙,不會象頂噴中那樣,由于運動無序而造成衣膜性能不佳。
多層流化床
該種流化床包含2個或2個以上疊放的流化床(圖15一18),上層(返混式活塞流)用作預干燥器、下層(活塞流)是終干燥器,干燥氣體與固體物料逆流通過,離開下層的氣體(有一定的溫度)將熱傳遞給上層,且每層皆設有浸沒加熱面,這種設計產生低的氣體通量和較高熱效率。
流化床作為干燥物料的主要裝置分開啟式和封閉循環式,見圖15—19。
二、流化床霧化操作系統及包衣方式 較早開發的流化床僅僅用于濕物料的干燥和混合,無噴霧裝置,隨著噴霧干燥技術和新制劑及新劑型的不斷發展,在流化床內設置噴霧構件后,使制粒、制微丸、包衣工序和干燥工序在流化床中一次完成,圖15—20為典型的流化床噴霧制粒、丸裝置。流化床包衣機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