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

應急指揮信息系統

從數據出發,打造全新科學指揮體系

為深入貫徹《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2018-2022年)》、《2019年地方應急管理信息化實施指南》等方針政策,緊緊圍繞《應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批地方建設任務書》中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現有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消防、森林防火等信息化成果及行業基礎數據,以專項應急為導向,提供快速、可靠、開放的數據智能分析服務,讓基層人員快速參與到事件處置當中,打造全新科學指揮體系。


方案設計




值班值守

落實值班排班和值班報告制度,提供值班管理、事件接報、統計報告等業務,有效提高值班管理部門值班信息分析能力、信息接報響應效率。



應急保障

實現應急物資、救災倉庫、應急救援隊伍、應急專家、風險隱患點、重點防護目標、公共設施等應急基礎數據的匯聚、統計和分析,在GIS一張圖上進行可視化展示,輔助應急資源調度、風險分析,從而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看得見、調的動,滿足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指揮調度

利用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通信手段,實現語音、視頻、數據的高度融合,保證門與醫療、交通、水利、氣象、環保、等各職能部門的互聯互通,做到天、空、地融合通信,實現指揮調度信息的一鍵快速分發、應急資源跟蹤定位及事件全過程跟蹤。



輔助決策

利用多源數據融合、大數據關聯分析、知識圖譜等技術,結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事件鏈、預案鏈、事故案例、資源需求、專業知識等信息,建立面向各類事故災害的輔助決策知識模型,采用系統自動生產、人工干預等方式,分析各類事故災害發生特點、演化特征、救援難點等內容,提出風險防護、應急處置等決策建議,為高效化、專業化救援提供支撐。



結構化預案


通過對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數字化管理,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事故災害快速關聯響應和預案的查詢統計,為決策人提供智能化的應急預案服務。




專題研判


針對防汛防臺、安全生產、城市內澇、城市消防、森林防火、地質災害、地震災害等不同應急事故場景,匯聚及接入各專題系統預測預警數據、監控數據及研判結果,實現專題分析和研判結果展示及對專項事故災害的動態演化分析,便于針對某類事件,進行快速高效專題指揮。



總結評估




根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流程,再現應急過程,建立各類突發事件處置評估模型,實現對應急處置過程的時效性、有效性等綜合效果總結評估,為應急指揮能力提升提供支撐。



移動指揮

基于3G/4G/5G等移動通信網絡以及h5技術手段,利用單兵或手機等智能終端,保障應急現場與指揮中心之間的互聯互通,確保指令信息快速下達給、值班人員及基層一線人員,實現應急事件快速響應、事件信息同步更新。



優勢及價值

快速響應、高效處置

基于”1+N“指揮體系和H5工作平臺,實現快速應急接報、聯動人員、信息推送、直擊現場和快速協同;系統能夠融合雪亮工程、現場單兵、布控球、攝像頭的視頻,救援現場、指揮中心、委辦局多種語音終端及系統,消除通信壁壘,實現高效統一指揮和協同。


可視指揮、智能研判

在指揮中心能夠查看現場視頻實時圖像、人員位置、物資位置、事件處置進程,并且系統能夠自動匹配預案、救援方案,結合次生衍生災害分析輔助進行災害評估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