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向氣動縫焊機縫焊的原理及焊接工藝
縫焊是電阻焊的一種基本形式,由前后部分重疊的許多焊點形成連續焊縫,兩被焊接的工件以搭接的形式壓緊在兩個電極輪之間,焊件壓緊后接通電源并轉動焊輪來帶動焊件,焊接電流可以是連續接通的連續焊接或斷續接通的間斷焊接。
連續縫焊時,焊輪連續轉動,電流不斷通過工件。這種方法易使工件表面過熱,電極磨損嚴重,因而很少使用。
但在高速縫焊時(4-15m/min)50Hz交流電的每半周將形成一個焊點,交流電過零時相當于休止時間,這又近似于下述的斷續縫焊,因而在制罐、制桶工業中獲得應用。
斷續縫焊時,焊輪連續轉動,電流斷續通過工件,形成的焊縫由彼此搭迭的熔核組成。由于電流斷續通過,在休止時間內焊輪和工件得以冷卻,因而可以提高焊輪壽命、減小熱影響區寬度和工件變形,獲得較好的焊接質量。這種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1.5mm以下的各種鋼、高溫合金和鈦合金的縫焊。斷續縫焊時,由于焊輪不斷離開焊接區,熔核在壓力減小的情況下結晶,因此很容易產生表面過熱、縮孔和裂紋(如在焊接高溫合金時)。
盡管在焊點搭疊量超過熔核長度50%時,后一點的熔化金屬可以填充前一點的縮孔,但 后一點的縮孔是難以避免的。不過目前國內研制的微機控制箱,能夠在焊縫收尾部分逐漸減小焊接電流,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
縫焊接頭的形成,影響焊接質量的因素主要有焊接電流、電極壓力、焊接時間、休止時間、焊接速度和焊輪直徑等。
1、焊接電流
縫焊形成熔核所需的熱量來源是利用電流通過焊接區電阻產生的熱量。在其他條件給定的情況下,焊接電流的大小決定了熔核的焊透率和重疊量。在焊接低碳鋼時,熔核平均焊透率為鋼板厚度的30-70%,以45-50%為 佳。為了獲得氣密縫焊熔核重疊量應不小于15-20%。
當焊接電流超過某值時,繼續增大電流只能增大熔核的焊透率和重迭量,而不會提高接頭強度,這是很不經濟的。如果電流過大,還會產生壓痕過深和焊接燒穿等缺陷。
縫焊時由于熔核互相重疊而引起較大分流,因此焊接電流通常比點焊時需要增大15-40%。
2、電極壓力
縫焊時電極壓力對熔核尺寸的影響與點焊一致。電極壓力過高會使壓痕過深,同時會加速焊輪的變形和損耗。壓力不足則易產生縮孔,并會因接觸電阻過大易使焊輪燒損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3、焊接時間和休止時間
縫焊時主要通過焊接時間控制熔核尺寸,通過冷卻時間控制重疊量。在較低的焊接速度時,焊接與休止時間之比為1.25:1-2:1,可獲得滿意結果。當焊接速度增加時,焊點間距增加,此時要獲得重疊量相同的焊縫,就增大此比例。為此在較高焊接速度時,焊接與休止時間之比為3:1或 高。
4、焊接速度
焊接速度與被焊金屬材料、板件厚度、以及對焊縫強度和質量的要求等有關。通常在焊接不銹鋼、高溫合金和有色金屬時,為了避免飛濺和獲得致密性高的焊縫,采用較低的焊接速度。有時還采用步進縫焊工藝,使熔核形成的全過程均在焊輪停止的情況下進行。這種縫焊的焊接速度要比常用的斷續縫焊低得多。
焊接速度決定了焊輪與板件的接觸面積、以及焊輪與加熱部位的接觸時間,因而影響了接頭的加熱和散熱。當焊接速度增大時,為了獲得足夠的熱量,增大焊接電流。過大的焊接速度會引起板件表面燒損和電極粘附,因而即使采用外部水冷卻,焊接速度也要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