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爐前碳硅錳元素分析儀器1. 技術參數及特征
1.1技術參數
儀器規格 | 主 機 | 品牌工控機 | 工作溫度 | 0~40℃ | |
顯示器 | 15吋 TFT真彩顯示器 | 工作相對濕度 | <80% | ||
適用電源 | AC220V 50Hz | 功 耗 | 40W | ||
外形尺寸 | 410×450×280mm | 重 量 | 15kg | ||
主要功能 | 測量功能 | 碳當量、碳含量、硅含量、艋含量、球化率、抗拉強度、布氏硬度 | |||
計算功能 | 調整成分補加量自動/手動計算 | ||||
數據保存功能 | 按測定的時間記錄數據,可記錄1000次以上測量結果 | ||||
數據輸出功能 | 可選USB口(U盤)或RJ45接口(網線接口)向其他計算機轉移輸出數據 | ||||
歷史記錄再現功能 | 歷史測定數據、冷卻曲線圖再現 | ||||
測定范圍及精度 | 測定項目名稱 | 測量范圍 | 測量精度 | ||
碳當量(CEL) | 2.50%~4.80% | ±0.08% | |||
碳含量(C%) | 2.30%~4.20% | ±0.05% | |||
硅含量(Si%) | 0.60%~3.80% | ±0.10% | |||
錳含量(Mn%) | 0.10%~1.40% | ±0.15% | |||
球化率 | 60%~99% | ±5% | |||
抗拉強度 | 150~400MPa | ±10MPa | |||
布氏硬度 | 100~300HB | ±10 HB |
佛山爐前碳硅錳元素分析儀器2. 安裝方法
2.1必須使用帶接地的三角插頭插座,并確認電源插座正確并良好接地!
2.2儀器避免安裝在有強磁場或強電場環境。
3. 基本使用方法
3.1電源啟動 接通電源,按一次開機按鈕;
3.2開機啟動后,系統自動進入成分測定界面(圖1)
圖1
界面說明:
圖2
3.4 裝上樣杯,即可進行檢測。
圖3(安裝樣杯前) 圖4(安裝樣杯后)
3.5在檢測之前,點擊菜單欄的按鈕,可以分別切換“成分測定”、“球化率測定”和“抗拉強度、硬度預測”進行不同項目的測定。
3.5.1 成分測定用有碲粒的“成分測定”樣杯,“球化率測定”和“抗拉強度、硬度預測”用沒有碲粒的“球化率測定” 樣杯;
3.5.2 “成分測定”取未經處理的原鐵水鐵液樣,“球化率測定”取經過球化處理的鐵液樣,“抗拉強度、硬度預測” 取經過孕育處理的鐵液樣。
3.5.3 取樣溫度:1380~1420℃(爐內溫度),保證澆進樣杯中zui高溫度在初晶溫度TL以上即可。(注:初晶溫度TL和碳當量CE有關,碳當量越高,初晶溫度越低;如CE=4.6時,TL=1120℃,CE=4.3時,TL=1154℃,CE=3.8時,TL=1210℃,CE=3.5時,TL=1241℃)
3.6 成分測定
3.6.1 操作順序
3.6.1.1 選擇成分測定功能(系統啟動后默認)
3.6.1.2 在材質或產品名稱下拉框中選擇相應的名稱(如該下拉表中沒有,可參考“數據維護”中相關操作先添加)
圖5
3.6.1.3 在調整量計算下面的“請選擇或輸入鐵水重量”下拉框中選擇相應鐵水重量(如該下拉表中沒有,可直接用鍵盤輸入相應的數值)
圖6
3.6.1.4 在杯座上安裝成分測定樣杯。
3.6.1.5 當爐內鐵水溫度達到1420℃左右時,用取樣勺取樣澆進樣杯內(澆進鐵水量為樣杯體積的95%以上,盡量快速澆滿)。
3.6.1.6 系統自動進行檢測,檢測完畢后,系統自動顯示測量結果(圖8),并會在“狀態顯示區”有如圖7的提示,這時請盡快取下試樣,以延長樣杯座的使用壽命(注意:這時的試樣還處在高溫,取下時要使用鉗子等工具,以免被燙傷)。
圖7
3.6.1.7 取下試樣后,系統自動保存本次測試結果(如試樣沒及時取下,約3分半鐘,系統也會自動保存本次測試結果)并顯示在當天測量數據表里。
關于調整量計算的說明:
檢測完畢后,系統自動計算并顯示調整補加量(增碳劑、硅鐵和廢鋼)結果(數值為負數表示對應元素含量超出設定的目標值,該項不需補加)。此外,如原來設定的C%、Si%、Mn%含量目標值本次需要改變,也可以通過修改原鐵水目標值,再點擊按鈕,重新計算調整補加量。
圖8
注意:按手動計算結果補加后,鐵水成分調整為修改后的目標值。
3.7 球化率測定
3.7.1 點擊菜單欄的按鈕,切換到“球化率測定”。
3.7.2 在杯座上安裝球化率測定樣杯。
3.7.3用取樣勺取樣(球化處理完畢后的鐵水)澆進樣杯內(澆進鐵水量為樣杯體積的95%以上,盡量快速澆滿)。
3.7.4 其它步驟同成分測定。
附:球化率測定界面
圖9
3.8 抗拉強度、硬度預測
3.8.1 點擊菜單欄的按鈕,切換到“抗拉強度、硬度預測”。
3.8.2 在杯座上安裝抗拉強度、硬度預測樣杯(同球化率測定樣杯)。
3.8.3用取樣勺取樣(孕育處理完畢后的鐵水)澆進樣杯內(澆進鐵水量為樣杯體積的95%以上,盡量快速澆滿)。
3.8.4 其它步驟同成分測定。
附: 抗拉強度、硬度預測界面
圖10
補充說明:
1. 進行了“球化率測定”或“抗拉強度、硬度預測”后,每次測試完畢,系統會自動返回“成分測定”。
2. 球化率測定或抗拉強度、硬度預測,在測定之前如果忘記了點擊菜單欄的按鈕切換,(發現這種情況時,在檢測過程中是切換不了的,這時按成分項目檢測完畢后,不要急于取下試樣,而是讓系統繼續采樣記錄數據,等到當前試樣溫度下降到1100℃左右再取下試樣),這時的檢測完畢顯示的數據為成分結果,顯示的數據是不對的,可以通過打開軟件所在目錄里的
文件夾里的
文件夾,找到對應的txt文件(以時間為文件名的文本文件),打開該文件,把*行“成分測定”
改為“球化率測定”或“抗拉強度、硬度預測”
,并保存修改結果,再參考以下“查詢歷史記錄”的方法,查詢該記錄的歷史記錄就可以顯示正常的“球化率測定”或“抗拉強度、硬度預測”結果了。
圖12
3.10 查詢歷史記錄
點擊菜單欄按鈕,點擊歷史測量數據表zui左邊那列對應的行,就可以查詢對應的歷史記錄(冷卻曲線、測定結果等)
圖11
注:在查詢歷史狀態,用鼠標點擊表頭相應的名稱(如:編號),還可以對數據進行排序(升序或降序)。
附:查看成分測定歷史數據的界面截圖:
圖12
4. 數據維護
4.1 該功能可以對“原材料數據維護”、“重量數據維護”、“材質/產品名稱數據維護”等。使用的原材料數據改變后,請及時修改對應的數據,以免影響調整量計算的結果。
4.2 材質/產品名稱數據維護可以對數據庫里的數據進行“添加”、“修改”及“刪除”等操作。
4.2.1 C%、Si%、Mn%和CE的目標值及含量范圍請注意輸入數據的格式(圖13);另外,CE項沒有目標值,只有范圍,并且該范圍不是通過以上的C%、Si%數值采用公式CE= C%+Si%/3計算出來的,而是生產中實際要控制的CE范圍。
圖13
4.2.2 系統修正系數 不同的測試條件(如不同牌號的鐵水、更換了不同批次的樣杯、環境溫度有較大的差別(如夏季和冬季)等)對測試結果會有一些影響,該修正系數可以消除這些影響,使結果更準確。確定各項修正系數的方法是:對相同或相近測試條件的鐵水,取有代表性的20組(或以上)數據,儀器測的結果和化學分析(光譜分析)結果比較,兩者平均值之差(化學分析平均值-儀器測量平均值)就是對應項的修正系數(注意正負!)
4.3以上所有數據維護操作均需關閉、再重啟軟件后生效。
4.4備份歷史數據和恢復初始數據的方法
4.4.1打開軟件所在目錄里,選定文件夾,把這個文件夾按時間(年月日范圍)重命名,如:
。
4.4.2把文件夾里的沒有歷史數據的初始數據文件夾
復制到上一層的文件夾即軟件所在目錄即可。
注意:必須先做*步的操作之后在進行第二步操作。
4.5查看以前備份的歷史數據方法
先刪除軟件所在目錄里的文件夾,再把對應的以前備份的數據文件夾改名為Data即可。
注意:刪除之前一定要先按4.4.1所述方法備份!
5. 常見故障處理
5.1 電源開關打開,但電源指示燈不亮,機器*不工作。
先確認供電是否正常。如供電正常,查看電源插座(主機)保險管是否熔斷。
5.2開機后,正常情況是信息顯示區如圖14 (請安裝樣杯有紅色背景的);如出現圖15(請安裝樣杯沒有紅色背景)的顯示,請留意
圖14 圖15 圖16
界面右下角是不是出現了按鈕,重新輸入正確的注冊碼就可以了;如出現圖16,檢測狀態為“未檢測到采樣板”,兩種情況:1軟件重復打開了(即打開了兩次),關閉zui后打開的就可以了;2儀器內部采樣板USB連接線接觸不良,拆開儀器,重新拔插一下USB連接線,有必要時更換USB連接線試一下,如問題還沒解決,可能是采樣板損壞。
5.3 插上樣杯,如信息顯示區檢測狀態沒有顯示如圖17“可以檢測”,可能是樣杯接觸不良或電纜斷線,如確認為電纜斷線,請更換同型號的溫度補償電纜。
圖 17
5.4插上樣杯,如信息顯示區當前試樣溫度不穩定,變化比較大,請檢查電纜的屏蔽層接地是否良好。
5.5日期、時間和實際的日期、時間不相符
請參照計算機日期的變更進行重新設定,如設定后,電源切斷后又不正常,可能是主機主板CMOS鈕扣電池沒電了,請找懂電腦維護的專業人員更換該電池。
6. 注意事項
6.1 由于儀器內部有電危險,打開前請務必關閉電源。
6.2 信號輸入電纜斷線,需要更換時,必須使用規定的補償電纜,使用其它電纜,將不能得到正確的測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