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體物,是煤炭生產過程中的一種產品,根據品種的不同和形成機理的不同,其性質差別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較大差別,其種類眾多,用途廣泛。煤泥具有高水分、高粘性、高持水性和低熱值等諸多不利條件,導致了煤泥的堆放、貯存和運輸都比較困難。尤其在堆存時,其形態極不穩定,遇水即流失,風干即飛揚。結果不但浪費了寶貴的煤炭資源,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有時甚至制約了洗煤廠的正常生產,成為選煤廠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因此,煤泥很難實現工業應用,*被電力用戶拒之門外,主要以民用地銷為主要出路,通過自然晾曬的方式將煤泥脫水后銷售。但自然晾曬占地面積大,易受天氣因素影響,產量很低。因此解決煤泥烘干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是當務之急。
經烘干處理后的煤泥主要可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原料加工煤泥型煤,供工業鍋爐或居民生活使用;
2、作為電廠鑄造行業的燃料,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收益;
3、作為磚廠添加劑,提高磚的硬度和抗壓強度;
4、作為水泥廠添加料,改良水泥性能;
5、含有某些特定成份的煤泥可用作化工原料。
工藝介紹
我公司設計的H系列回轉式煤泥烘干機設備,采用低溫四級烘干工藝,利用爐膛燃燒熱源的的方式,在強力引風下將熱氣流引入烘干滾筒,利用滾筒內的組合式揚料裝置將煤泥反復揚撒、拋落,從而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提高了干燥效率。通過以上流程,使煤泥成品水份干燥至10%左右。在煤泥質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級干燥區主要以導料為主,使煤泥順利進入二烘干區,在高濕度狀態下,經過入口溫度620℃,瞬間和煤泥進行熱傳質交換,除去大部分水份,確保煤泥質量不發生變化,二級烘干區主要解決煤泥粘結問題,室溫在450℃左右,煤泥在此區域被清理裝置反復打散防止煤泥粘結筒壁,在回轉烘干過程中,保證煤泥外表不發生焦化;三級干燥區為高產烘干區,室內溫度260℃-350℃,在強力引風下利用滾筒內的揚料裝置反復揚撒、撞擊、撒落,從而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提高了干燥效率;四級烘干區是靠引風機作用下,呈負壓的高濕熱氣流排水區,室溫100℃-200℃。煤泥烘干機通過以上流程進入出料區,出口溫度60℃-80℃,使煤泥在烘干后比烘干前熱值提高,水份干燥在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