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粉磨方法對表面狀態及性能的影晌
粉碎法:要將大顆粒物料變成細顆粒,必須對它施加一定的外力,或給以一定能量以破壞其化學鍵。根據物質化學鍵類型的不同,所需能量也不同。破壞共價鍵晶體所需的能量大于破壞離子晶體的能量,也大于破壞分子晶體的能量。從能量守恒觀點來看,粉碎所消耗的能量,除了用于機械磨損、發聲、發熱等損失以外,其余的將轉變為物質的表面能。但是,這一轉化率是相當低的,一般只有百分之幾。盡管如此,細顆粒物系總比粗顆粒物系具有更高的能量,更大的活性,因而處于較不穩定狀態。
同一種原料用不同的粉碎方法,會得到具有不同表面狀態的粉料。一般而言,粉碎都不是摩擦,撞機,折斷,壓擠等力單獨的作用,而是幾種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不過幾種力中有主有次而已。目前,陶瓷工業用于磨細料的方法有:球磨、振動磨和雷蒙磨等。在球磨中除了研磨體的撞擊作用以外,還有研磨體的相對滑動對物料的研磨作用,所以,顆粒表面多呈圓滑狀。而在雷蒙磨的氣流粉碎中,是以物料的相互撞擊作用來實現粉碎的,因此領粒外形多呈棱角狀。若用它來制備泥漿,氣泡不易排出,且泥漿觸變性大。
不同的磨細方法,顆粒大小分布也不同。
粉碎過程對晶體結構也有顯著影響。在細磨過程中,由于研磨和撞機的反復進行,使粉料的表面結構變得更為混亂。這一混亂層(無定形層)不只限于表面的一層粒子。而是深入到內部一定深度。深入的程度與物料種類,磨碎方式,顆粒大小及周圍氣氛有關。例如,在千空氣中磨碎石英時,對粗粒其無定形層厚約20,面經長時間磨成的微粒。無定形層厚度可增加到200-300,由于結構混亂層加厚,導致性質也發生變化,如溶解度升高,反應能力增大,密度下降等。
粉碎除了使晶體缺陷濃度增大,晶面間距離發生變化以外,還會使晶體局部發熱,以至發生化學反應和晶型轉變。如粉碎食鹽會產生氯氣,粉碎碳酸鹽會產生碳酸氣,粉碎石膏會使其脫水,氧化鉛在粉碎過程中還會發生相變。
此外,粉碎還能使晶體整個結構發生變化,特別是具有層狀結構的物質更為明顯。如粘土礦物在粉碎中,由于剪切應力使它從層間劈開,容易變成對稱程度更低的結構。用不同磨細時間的高嶺土制成的試樣,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粉碎時間的增加,顆粒由晶型向無定形變化。
微細的粉料與大順粒晶體比較,不但有著更多的表面缺陷,而且還有很多內部缺陷,粒徑越小,內部缺陷越多。更多磨粉設備知識及磨粉機價格詳情見http://www.zzsg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