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及設備的幾項重大突破
生產粉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多采用漏粉熟化工藝或蒸煮自熟工藝,先把小部分淀粉和成稀漿,再與其它未糊化的淀粉混合,然后漏瓢式或擠壓式成型后成熟,接著再進行晾粉、洗粉、曬粉。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產品單一、質量難以控制、成本偏高、粉條外形粗糙等缺點,而且只能在零度以下的冬季生產。針對以上狀況,我所高級工程師和食品行業專家聯合設計開發出的新一代6FT系列多功能粉絲機,已獲26項國家。由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監制。利用各類淀粉配合幾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一年四季均可加工粉絲、粉條、扁粉、粉皮,并可一次成熟,此先熟化、后成型的技術,代表了新一代制粉機械的發展趨勢,在1998年由*組織的新成果評定會上被力舉為“中國星火計劃名優產品”。
二、技術的*性
1、專家評價:淀粉粉絲加工技術及其成套設備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不斷的完善提高,已投入規模生產,并得到了中科院薯類專家杜教授的高度評價,此加工技術及成套設備已通過專家鑒定,并獲得重大科技成果進步獎,得到了社會各界肯定,確認在國內同行中居水平。
2、工藝技術成熟*:該項加工技術和設備用途廣泛,可生產多種原料、多種規格產品。不僅能加工薯類淀粉粉絲,而且還可加工玉米、大米、豌豆、蠶豆、等各種淀粉的粉絲、粉條、扁粉、粉皮。使用烘干式多功能粉條機,可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地域區別的制約,一年四季均能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