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強電氣,一表多卡電表,一表一個電表,多個用戶使用,誰用電,誰插卡,插卡有電,拔卡斷電,是目前國內少數廠家新研發出來的新型電表系統,一表多卡電表,一卡多表電表,多表多卡,使用方便。
三相一表多卡電表系統供應商電表
運用售電機管理模式,購買電后才可以用電;在同一個區范圍內一表多卡功能,需要用電時,只需將卡插入即可使用,拔卡斷電,并自動扣除所用的電量;當電量用完時,系統自動停電;安裝有防竊電軟件,有效地防止偷電行為。
DTSY6607-D DSSY6607-D三相一表多卡電表系統哪里有(一表多卡)
概述
為了方便計量額定頻率為50Hz的有功電能,數據的采集、處理和保存系統采用了進的單片機處理系統。各項性能指標符合GB/T18460.3-2001標準對三相公用表的各項技術要求。一表多卡三相預付費電表使用的環境相對濕度不可高于85%,溫度范圍應控制在-20℃~50℃之間。
功能特點 每一張購電卡都是采用SF4442加密IC卡,購買時會產生一個隨機密碼,可以防止造假。同一張購電卡可在同一區域內反復使用。
工作原理 Work principle
一表多卡電表原理如圖1所示:首先分壓器會從電路中采集信號并輸送給電流互感器采樣,再由乘法器處理方可得到電壓電流乘積信號,zui后通過頻率變換得到一個頻率與電壓電流乘積成正比的脈沖數據,通過分頻,驅動步進電機計量電度。
三相一表多卡電表怎么安裝安裝與使用
1一表多卡電表在出廠前經檢驗合格,并加封鉛印,即可安裝使用。對無鉛封或貯存時間過久的電能表應請有關部門重新檢驗后,方可安裝使用。
2電能表應安裝在室內通風干燥的地方,可任意位置安裝,但通常采用垂直掛裝方式安裝,安裝高度建議在1.8米左右,安裝電能表的底板應固定在堅固耐火,不易振動的墻上。
3在有污穢及可能損壞機構的場所,電能表應安裝在保護柜內。
4安裝接線時應按照電能表端鈕蓋上的接線圖或本說明書上的相應接線圖進行接線,使用銅接頭引入,避免因接觸不良而引起電能表燒毀。
5電能表在雷電較多的地區使用時,應采取避雷措施,以避免因雷擊而損壞電能表。
6電能表的負載能力在0.05Ib~Imax(直接接入式)或0.02Ib~Imax(經互感器接入式)之間,超過這一負載能力,將會使電能表計量不準或電流線圈發熱而燒毀。
7經互感器接入式電能表其示數須乘以變比后才是實際電能數。
8一表多卡:用戶持有的IC卡要妥善保管,遺失不補。
9購電準備:用戶將卡直接帶到計算機管理處進行購電。
10購電方式:售電時,將IC卡插入IC卡讀寫器,同時操作計算機,將用戶編號,預購電量,限容方式及限功率等加密寫入IC卡。
11電卡使用:將購電卡插入卡座內,如是有效購電卡,則電表自動將數據讀入表內,稍等后拉閘燈滅即可供電。用完后請拔卡請妥善保存。
12運行顯示:電能表運行過程中,顯示屏顯示卡內剩余電量。
13電表運行前必須先入庫,將區域編碼,電表常數等信息寫入表內。
三相四線經互感器接入式接線圖
三相四線直接式接線圖
一表多卡公用電表三相四線直接式(內帶控制開關)接線圖一表多卡電表供貨廠家一表多卡電表供貨廠家一表多卡電表供貨廠家
一表多卡公用電表三相三線直接式接線圖
三相三線經互感器接入式接線圖
一表多卡電表運輸與貯存
1 電能表的運輸和拆封不應受到劇烈沖擊,并根據GB/15464-1995《儀器儀表包裝通用技術條件》規定運輸、貯存。
2 電能表應保存在原包裝箱內,保存地方的環境溫度為-30℃~+65℃,相對濕度不超過85%,且在空氣中不應含有足以引起腐蝕的氣體,環境溫度不應劇烈變化。
3電能表應在原包裝的條件下,放置在臺架上,疊放高度不超過五箱,拆箱后單只包裝的電能表疊放高度不超過五只,內包裝(塑料袋)拆封后的電能表不宜貯存。
一表多卡電表保證期限
電能表自出廠日期起18個月內,當用戶*遵守本說明書規定要求,并在制造商鉛封仍完整的條件下,若發現電能表不符合產品標準規定的技術要求時,或有電力及*證明時,制造商給予免費修理或更換。
非技術成本繼續困擾光伏產業非技術成本繼續困擾光伏產業
在政策助力、市場需求的雙重拉動下,光伏發電行業出現超預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1億千瓦,光伏發電布局逐步從西部地區集中式電站為主轉變為集中與分布式并舉的格局,各地形成了光伏+農業、光伏+漁業、光伏+煤礦沉陷區治理、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多種光伏加新業態,實現了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在8月底召開的2017山東光伏市場峰會暨光伏創新應用研討會上,國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如是說。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440萬千瓦,尤其是在今年‘6.30’前后,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新紀錄,僅6月份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315萬千瓦,同比增長16%。”國家*山東監管辦公室黨組書記、專員付海波補充說。
補貼拖欠依然頭疼
盡管光伏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在業內看來,光伏發展也面臨制約和短板,產業本身尚需要依賴政府補貼,還不具備脫離補貼、獨立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能力。
“財政補貼對新能源發展初期規?;l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博士艾琳表示,“但也面臨著重大問題,補貼資金越來越大,根據測算,2020年補貼資金將達到3000億元。對企業來講,補貼拖欠時間肯定會越來越長。”
“光伏補貼拖欠給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困境。”這已是光伏行業的普遍痛點。
為減少補貼缺口,今年7月,國家推出了自愿交易的綠證,但在業內看來,沒有配套強制政策的綠證制度,或將難以起到作用,光伏補貼缺口仍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大憂慮。
非技術成本制約
技術進步、市場規模擴大,*地促進了光伏成本的下降,讓光伏離平價上網目標越來越近,但是一個隱性的問題開始顯現——非光伏成本的上升。
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與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坦言,“現在光伏電池、組件成本不斷下降,但是與光伏無關的成本,比如土地成本、電網接入成本等在加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組件等設備占光伏系統成本的比重在持續下降,而包括土地租金、稅費等在內的其他費用的占比則逐漸增加,成為影響和制約光伏系統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光伏電站的平均土地成本已超每瓦0.1元。
“關于土地租金的交付,有些地方甚至要求一次性繳納20年的租金,這無疑將給企業帶來*的現金困難。一些地方僅征用耕地占地費和土地使用費就給企業一次性要增加幾千萬元的費用,這些成本都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的。”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徐陽道出行業之苦。
“在國外,土地費用在投資階段征收很少,主要是每年支付土地租金,收費標準規范。在國內,各地方土地政策不明確、不規范、稅費標準執行也不統一,很多情況下是一次性付清。”國家*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