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塔,轉機or衰落?
2010年1月4日夜晚,位于中東海灣地區的迪拜吸引了的目光。整座迪拜城“沸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蜂擁此地,慶賀“世界*”高樓的落成。
迪拜塔的落成歷時5年、耗資15億美元,這座160層的摩天大樓高達828米,可容納1.2萬人。828米的高度使迪拜塔輕松刷新了中國臺灣101大樓所保持的高508米世界紀錄。
落成之夜,燈火輝煌的迪拜塔被更名為“哈里發”。它高高地矗立在流光溢彩的夜空下,聽任腳下激動的人群狂歡。
迪拜人何以如此“狂歡”?在迪拜人看來,迪拜塔的落成是一個象征,一個希望的象征,一個轉機的象征。他們期望迪拜塔能夠展現“魔力”以帶動經濟復蘇,因為迪拜危機已經讓迪拜的經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去年11月爆發的迪拜債務危機,*揭穿了迪拜“沙漠神話”,迪拜的房價在過去一年下滑了50%。“迪拜塔”樓盤價格從2008年高位時的20萬元人民幣/平方米下跌至目前的7萬元人民幣/平方米,憑空腰斬三折。
在迪拜渡難關的關鍵時刻,作為“沙漠神話”標志的迪拜塔落成的好消息,無疑可能會給陰霾重重的迪拜注入一針“強心劑”。然而,它到底能給當地經濟或是投資人的信心帶來多大的提振?現在還是個很大的問號。
從股市的表現來看,受迪拜塔落成盛典消息刺激,艾馬爾公司股價在新年*交易日飆升7.8%,帶動迪拜股市高收3.4%。然而股市的飆升是否會繼續?這是一個問題。就在4日當天,迪拜股市還大跌近3%。
回顧歷史,我們會有一個發現。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1929年的大蕭條,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都恰好有這類世界上*的高樓落成。按照經濟學家安德魯?勞倫斯在1999年創立的“摩天大樓定律”,每一次有摩天大樓開始建設,一次重大地區危機也便隨之醞釀。
由此看來,世界*高樓并非“吉瑞”之物,往往帶來的不是經濟繁榮,而恰恰是衰落!一座高樓往往是財富和榮耀的紀念碑。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迪拜塔的“轟動”和“浮華”,想必早已讓國內某些地方和個人“垂涎三尺”了。據統計,*范圍內看,包括在建的,共有77座高度在3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這77座摩天樓中,天津的數量zui多,14座,重慶第二,7座。
國人對摩天大樓有格外的熱衷,殊不知,現代摩天大樓只是工業文明剛剛進入初期的象征。20世紀80年代以后,歐美高層建筑的建設側重點已從數量的增多、高度的增加,轉化為質量上的提高。看看的清單,新建的摩天大樓根本就沒有發達國家建的!
其實,摩天大樓不僅存在著安全、內部交通、環境、能源消耗等多種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經營和維護都是一個難題,很難實現。摩天大樓和*高樓往往是人們好勝心和虛榮心的惡果,代表的只是一個虛假的繁榮。迪拜塔就是實證。
所以,對迪拜塔這樣的高樓,可欣賞,可遠觀,但萬不可效仿。發展經濟還是踏踏實實,多接點“地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