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P-F2FR可編程序控制器是臺達自動化的開山之作,也是目前臺達自動化銷售額zui大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臺達變頻器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在產品市場和經濟型產品市場均斬獲頗豐。在應用領域,繼OEM市場取得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之后,2008年,臺達變頻器又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電梯、起重、空調、冶金、電力、石化以及節能減排項目,都是長袖善舞之所。在參與這些工程項目的過程中,臺達變頻器團隊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時,臺達又不斷推出產品,拓展在領域的應用,以實力取勝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變頻器市場。臺達VFD變頻器目前已在工業自動化市場建立廣泛的品牌度。各系列產品針對力矩、損耗、過載、超速運轉等不同操作需求而設計,并依據不同的產業機械屬性作調整;可提供客戶zui多元化的選擇,并廣泛應用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具有高功率體積比、品質、能針對不同行業開發產品的特點。
臺達總代理: 手機 :葉工
DVP-F2FR可編程序控制器在自動化這個幾乎由外資品牌統治的領域,臺達作為zui的華人自動化品牌一直在業界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歷經20余年的發展,臺達逐步成長為可與工業自動化領域傳統*企業同臺競技的華人力量。近年來,臺達工業自動化業務更是成長顯著,不僅產品線愈加完善,也成功朝解決方案供應商方向轉變。在臺達的發展歷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現任臺達*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張訓海。可以說,沒有張訓海,就不會有今天自動化領域的臺達。正是在張訓海的堅持和推動下,臺達自動化業務才一路發展,從單一的變頻器開始,到運動、控制、驅動三大系列產品打天下,再到今天集多種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于一身的華麗轉身。在2016工博會上,中華工控網記者得以與張訓海面對面交流,聽他講述臺達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
工業自動化——市場抉擇的結果
細細算來,張訓海已經在臺達工作35個年頭了。而工業自動化,正是其一手創立并推動發展起來的業務,這也是他一生的事業。
臺達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進*業自動化領域。在那個時代,張訓海在考察國內制造業市場時發現,國內的制造業普遍仍處在十分原始的階段,但許多制造企業的管理者都已經對自動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當時的自動化市場并非今天這樣百花齊放,外來的自動化品牌不僅少,而且產品價格普遍較高,整個市場的產品十分緊俏,制造企業找到合適的自動化產品并不容易。正是看到了這個商機,張訓海力主臺達進軍自動化領域,從事自動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從一開始,臺達就采取了自主研發的方式,基于其在電力電子領域的積累,從變頻器產品起步,到后來PLC、伺服、HMI、CNC數控系統,再到基于PC-Based的PAC控制器、傳感器、機器視覺、工業機器人等全系列自動化產品,臺達鎖定驅動、運動、控制三大領域,并發展高速通信、高階控制以及工業軟件產品,積極在工廠自動化領域發力。
“選擇事業時一定要慎重,要看產業發展的可能性。而一旦做出選擇,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張訓海告訴記者,他每次進行事業抉擇的時候都會遵循這個原則。正如在他青年做職業選擇時,臺達所主營的電子產業在中國臺灣還尚處萌芽階段,但正是看到了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張訓海才毅然投入到了臺達這個大家庭。
除了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臺達工業自動化業務也早已經開始在展開了布局。目前*已經簽約了大約700余家經銷商,遍布歐洲、非洲、美洲等地區,而在亞洲地區,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均設有分公司,臺達已經實現了部署和運營。
近年來,隨著臺達整體并購策略的加速,臺達機電業務也在通過并購的策略快速發展,如不被外界所了解的前些年通過并購而擁有了基于PC-Based的產品系列。張訓海說,臺達機電業務的并購更加側重于技術上的整合,以*公司的產品空白為主,力爭讓產品線更加完善。
此外,臺達每年也會在教育方面進行多種投入,除了與大學合作共建自動化實驗室外,從2014年開始舉辦的“臺達杯”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也逐漸成為一項面向高校自動化專業在校生的年度重要賽事。而在更早以前,臺達與清華、浙大、西安交大等一些國內*的大學合作,培育電力電子相關領域的*人才。此外,記者了解到,臺達在中國臺灣與島內三所*的科技大學合作,用MOOCS的形式推動自動化及相關學科的教育教學發展,除了學校授課之外,還對外開放,而在未來合適的時候也會推廣到大陸的高校。
張訓海表示,隨著工業4.0的推行,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一大批具備柔性特征的自動化產品的未來需求已經顯現,而臺達也在近年推出了多款工業機器人產品,以適應新的產業發展要求。“未來自動化的發展,更要站在產業高度上,從行業需求的角度去尋找發展的方向和動力,同時企業更需要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核心力量。”
貼合產業升級需求 打造未來核心競爭力
在今年春季的臺達自動化產品策略媒體交流會上,臺達一口氣推出了包括擁有高效能CPU,可應用于電子制造、食品包裝、紡織設備中擔任智能制造控制大腦的高階泛用型控制器AS300系列;具有優異驅動性能,體積縮小達40%,為“變頻器中的小巨人”的高效型/標準型精巧矢量控制變頻器MH300系列/MS300系列;作為智能制造的眼睛,支持彩色檢測,具有更高速精準算法的機器視覺系統DMV2000系列等,具備智能管理、環保節能、可視化、彈性化等優勢的自動化新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助力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實體經濟培育競爭新優勢。
本屆工博會上,臺達也展出了自有的機器人工作站解決方案,充分展現了臺達機器人工作站在未來無人化工廠的多角度應用。臺達的機器人工作站解決方案,有效整合了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驅控一體機、機器視覺、伺服驅動器、伺服馬達等工業自動化產品,并可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彈性化解決方案。在展會現場,臺達的多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也進行了動態展示。
我們了解到,臺達每年都會有新產品或解決方案推出,這也幾乎已經成為臺達日常的一個尋常舉動。能夠有這樣的發展,則是臺達對用戶需求和產品技術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的體現。張訓海認為,隨著《中國制造2025》以及工業4.0的推行,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已經進入到了關鍵時期。而自動化則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改進生產模式的基礎,是工業4.0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個產業升級過程中,自動化要幫助制造企業去實現高速、高精、高度整合的生產系統。與此同時,自動化的發展也必須要與制造業的發展緊密貼合起來,且只有符合升級需要的自動化才能獲得真正的機遇。
“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張訓海表示,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制造企業需要從改善生產系統的狀況開始,不僅要讓生產系統實現高、精、尖,而且要高度整合,實現設備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然后才能夠連接到企業的ERP、MES等管理層,進而才能與云端相連。——而要實現這些,自動化是*的基礎。
可編程序控制器根據公告,此次重組雖未獲批準,但并不妨礙埃斯頓和擬投資標的繼續保持溝通,也不排除二次重組的可能性。2017年公司會繼續外延式并購的策略,打通垂直上下游產業鏈,繼續布局機器人產業。
此外,公司還公告了此次終止重組的原因,此次擬購買標的資產屬于與本公司主營業務有協同效應的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相關行業,重組事項在獲得省級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在zui后一刻未獲得國家相關部門批準同意而不得不終止。終止重組并不影響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未來的發展規劃。
其實,自去年以來,埃斯頓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與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兩大核心業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0.40%,利潤同比增長33.99%。其中,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應用領域不斷擴展,技術上不斷趕超品牌,整體業務較去年同比增長高達167%。
埃斯頓助力中國智造實現機器人行業彎道超越
一季度業績更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根據一季度業績預告,更是歸母凈利潤預計實現1276.33-1531.59萬元,預計同比增長150-200%。
市場與政策雙支持中國智造成必然
工業機器人憑借其超高的工作效率和精準度,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電子、機械加工、模具生產等行業,參與的制造過程包括焊接、裝配、搬運、打磨、拋光、注塑等。
機器人產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其發展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高度關注。歐美主要經濟體紛紛將發展機器人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以此作為保持和重獲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據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市場從2013年到2020年期間以5.4%的復合年增長率發展,到2020年其銷售額將達到411.7億美元。
近些年,隨著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國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慢慢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東南亞其他國家轉移,機器換人和自動化已經成為眾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智能制造企業的*。
繼《中國制造2025》后,2016年又先后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家不論從宏觀政策還是從產業政策上,都對智能制造核心功能部件、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發展予以了高度重視,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
中國作為連續3年*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中國機器人行業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國家政策紅利凸顯、資本市場助推的機遇疊加期;機器人產業鏈上游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及系統集成、下游應用領域的投資潛力巨大。
盡管如此,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大部分機器人企業依舊停留在購買功能部件進行組裝的階段,盈利空間有限,與世界企業ABB、FANUC、KUKA、Yaskawa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埃斯頓,在自身智能裝備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統產業,現已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技術的控制器、交流伺服系統、減速裝置等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品牌機器人企業。公司也是*國家*、認監委通過“中國機器人”認證的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力推的“中國機器人*0”*企業之一。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70%的份額被四大*(瑞典ABB、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的產品占據,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埃斯頓深耕智能裝備核心零部件領域多年,在工業機器人的核心元件方面具有多年的技術沉淀,所生產的工業機器人相比國外廠商的成本優勢明。隨著國內外機器人技術差距逐漸縮小,未來將借助本土化優勢進一步搶占進口替代市場。
可編程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