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微電解填料
【技術概述】
它由多元金屬合金融合催化劑并采用高溫微孔活化技術生產而成,屬新型投加式無板結微電解填料。作用于廢水,可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處理效果穩定持久,同時可避免運行過程中的填料鈍化、板結等現象。本填料是微電解反應持續作用的重要保證,為當前化工廢水的處理帶來了新的生機。
生物接觸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特點,池內的生物固體濃度(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可達2.0~3.0 kgBOD5 /m3.d),另外接觸氧化工藝不需要污泥回流,無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較活性污泥法簡單,對水量水質的波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生物接觸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的氧常通過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形成生物膜的新陳代謝,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關于活性污泥法
當前流行的污水處理工藝有:AB法、SBR法、氧化溝法、普通曝氣法、A/A/O法、A/O 法等,這幾種工藝都是從活性污泥法派生出來的,且各有其特點。
① 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該法由德國Bohuke教授首先開發。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二級供氧,A級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污泥負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積負荷6kgBOD/(m3·d)以上;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A級與B級間設中間沉淀池。二級池子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A級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
原理:
A/B法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過A段的吸附絮凝作用。A段直接與污水排水管網相接,污水中懸浮物與細菌混雜在一起成為結構較穩定的共存體,也為A段提供了大量的接種微生物。A段中的短世代周期的微生物在高負荷條件下處于對數增殖期,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粘性物質,使其與污水中的懸浮物、顆粒以及游離的細菌等產生吸附絮凝,形成較密實的絮凝體,然后通過沉淀去除;通過生物氧化去除的比例較小。對有機物的去除機制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似。
AB法工藝的特點:
(1)不設初沉池,污水經排水系統直接進入A段曝氣池,使整個排水系統起到一個生物選擇器的作用;為A段生物反應池提供了與原污水相適應的微生物種群。
(2)A段吸附曝氣池在高負荷、短泥齡條件下運行,微生物處于對數增殖期繁殖較快,活性高。B段曝氣池以中低負荷運行,整體有利于避免污泥膨脹現象的發生。
(3)A段和B段串聯運行,各自設沉淀池,單獨回流,將A段和B段污泥嚴格分開,形成各自的特征生物菌群。
(4)A段主要是利用以物理化學作用為主導的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因此,對負荷、pH值、溫度及毒物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下一篇:雞西養豬廢水處理設備報價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