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長市圍繞打造長三角*制造業配套加工基地和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打造五大平臺為抓手,不斷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進程,連續9年位列安徽省綜合實力縣市,連續七年保持外貿進出口全省*。
天長市一是打造工業集聚平臺。2003年起,天長確定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即:以工業為主體,以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為主要增長極,做好特色經濟、配套經濟、勞務經濟、園區經濟四篇文章。主要措施是興辦一區四園(市經濟開發區和秦欄、銅城、汊澗、楊村工業園)、扶優扶強、全民創業及招商引資。在打造工業集聚平臺上,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管理,規定市經濟開發區投資強度不低于每畝100萬元,注重走集群、產業鏈、特色板塊之路。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機械模具、光電纜、電子元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玩具服裝、食品加工等6大支柱產業和電子及儀表產業、醫療器械及醫療藥品產業、家電及配套件產業集群、機械模具產業、光電纜產業和工藝玩具產業集群等六大產業集群。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54億元,增長28.3%,其中天大集團產值超25億元,天康集團產值超15億元,億元企業發展到27家,當年新增6家。二產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2007年達到52%。
二是打造政府融資平臺。致力于改善金融環境,密切銀企、銀政合作關系,對商業銀行采取正向激勵政策,出臺金融支持地方發展的獎勵政策,2006年,天長市境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達6億元,2007年超過8億元。同時,還建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組建了天振擔保公司和城投公司兩個融資平臺,幫助企業直接融資,爭取到了國家開行、南京進出口銀行等新的融資渠道,并利用BT、BOT方式,使市政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度提高,市地表水廠、污水處理廠等通過融資相繼建成。
三是打造服務平臺。首先是建立健全市級*、鎮(街道)級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全程幫辦服務點三級服務網絡,并zui大限度地弱化自由裁量權;其次是創新服務模式,在全省*“一表制”審批模式,并在全省設立玩具商檢中心。第三是成立相關行業協會,推進行業自我管理。目前已成立秦欄電子商會、電纜儀表商會、泵閥商會等20多個規模較大的純民間行業商會,會員企業達1000多家。
四是打造經營城市平臺。通過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組建土地儲備中心、政府控制土地一級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引進外地企業到天長開發建設,目前,城市“西進南擴”的格局已經形成,建成區面積達到21平方公里。
五是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首先,堅持科技興市和質量興市發展戰略,連續18年舉辦科技節,并建立財政對科技投入的增長機制,倡導科技人員持股激勵。開展表彰工業企業“技術創新之星”等,zui近三年僅用于獎勵人才的經費就超過1000萬元。其次,加快發展科技型企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目前全市*發展到18家,有153家企業通過了ISO系列認證,6家企業建立了省級技術中心。第三,構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在全省縣級建成省級*創業服務中心,目前,二期工程5800平米孵化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