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博生水泵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我國鋼鐵出口彌補了市場缺口
“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方向主要還是立足國內市場,”對于近期接踵而至的貿易保護威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羅冰生表示,“適當的進出口是為了擴大交流與合作,既滿足市場需求增長的需要,又對調劑國內市場的供需關系發揮重要的作用。”
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則認為,我國鋼材出口增長補足了供求缺口,對經濟不但不具有威脅,反而是有利的。
出口迅增屬階段現象 我國出口鋼鐵彌補了市場缺口
羅冰生列舉了一組數據,他表示,今年我國出口鋼材確實增長較快,1至9月進口鋼材1414萬噸,同比下降29.3%;進口鋼坯32萬噸,同比下降70.9%。同期出口鋼材2859萬噸,同比增長81%;出口鋼坯613萬噸,同比增長2.4%。1至9月進口鋼材、鋼坯折合成粗鋼為1536.26萬噸,出口鋼材、鋼坯折合粗鋼為3654.49萬噸,進口、出口相抵后凈出口粗鋼2118.23萬噸。
戚向東認為,我國粗鋼凈出口量只占粗鋼總產量的6.8%,這遠遠低于其它鋼鐵大國的水平。俄羅斯鋼材出口量zui高的時候占總產量的60%以上,現在也有50%左右,日本出口比在30%左右,韓國、土耳其也有20%。
關于近期出口增幅較大的原因,羅冰生明確列出了四點。
首先,經濟復蘇,形成旺盛的需求。鋼協公布,扣除中國后的粗鋼產量1至9月5.95億噸,同比增長5.1%,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增長的需要。“我國出口的增長彌補了市場的不足。”
其次,今年以來、國內市場存在明顯的價格差,今年初價格指數相差為28.6%,9月末為32.04%,鋼鐵產品出口效益高于國內市場,調動了出口的積極性。
再次,通過這些年的技術改造、工藝升級,全行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提高。
zui后,今年5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討論降低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對人們心理帶來影響,企業趕在政策調整前擴大出口。
“今年以來鋼鐵產品出口的高增長具有明顯階段性的特點,是不可能持久的,”羅冰生說,“隨著、國內市場價格差的不斷縮小,加上近期國家已經出臺的出口退稅率調整和關稅調整政策,出口增幅將逐漸回落到正常水平。”
“威脅論”被擊碎
“中國鋼材出口是否沖擊了市場,是否造成威脅,中國鋼材究竟對市場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這需要辯證地分析。”戚向東在鋼鐵工業協會負責市場價格十幾年,對鋼材市場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他的分析入情入理。
“中國鋼材出口是添補了需求缺口,如果中國沒有補上這一缺口,鋼鐵市場價格將出現暴漲,進而出現無法預料的后果。”戚向東說,10月20日,鋼材CRU價格指數為157點,高于去年任何一個月,如果市場供求嚴重不平衡,價格將會飛漲,加上原油、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通脹壓力,同時,世界經濟本輪上升周期也可能縮短。
另外,戚向東表示,鋼鐵一般分為三大板塊:北美板塊、歐洲板塊和亞洲板塊,其中真正價格是北美板塊。我國出口的鋼材主要是中低檔次的品種,中國既不主導價格也不價格。
羅冰生表示,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必須堅持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的根本方針,同時應進行積極的交流和合作,鋼鐵產品的出口應保持適量適當的水平,總體維持進口和出口基本平衡。
關于反傾銷,羅冰生表示,中鋼協首先將通過多方對話,力求協商解決,如果對話無法達成一致,鋼鐵企業將聯合抗辯。
結構調整見成效
專家表示,面對貿易摩擦,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就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改善產品結構,而在這一方面,中國鋼鐵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羅冰生表示,1至9月全國產粗鋼30843.78萬噸,同比增長18.45%;生鐵29745.77,同比增長20.83%;鋼材33903.49萬噸(含重復材,下同),同比增長23.66%,繼續保持高水平。
鋼材生產中,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增幅明顯高于平均增幅。1至9月產鋼材33903.49萬噸,同比增長23.66%,其中冷軋板卷1812.96萬噸,同比增長48.58%;鍍層板937.96萬噸,同比增長45.7%;涂層板168.03萬噸,同比增長24.4%;電工鋼板244.3萬噸,同比增長29.8%;無縫鋼管1079.46萬噸,同比增長30%。而一般大路貨產品螺紋鋼筋生產6130.47萬噸,同比增長18.3%;線材5257.59萬噸,同比增長19.7%;熱軋窄帶鋼2573.3萬噸,同比增長10.1%,明顯低于鋼材產量的平均增幅。
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羅冰生列舉了一個重要的指標———“板管帶比”。1至9月板帶材生產總量為13768.01萬噸,占鋼材總量的40.61%;管材總量2629.63萬噸,占7.76%,板管帶比達到48.37%,比去年同期的47.52%,提高0.85個百分點。這一指標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標志著產品結構向著板、管、帶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調整。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能制造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