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博生水泵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外資并購“安全閥”需擰得更緊
《反壟斷法》中對于國家安全涵蓋的范疇,安全審查的負責機構、程序等等,都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新近出臺的《反壟斷法》,對外資并購國內企業要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的條款,引起了外國媒體以及跨國公司的廣泛關注。目前在中國,能源生產、機械制造、食品消費品生產、商業、金融服務業已成為外資并購的重要領域。跨國公司對中國一些重點企業實施并購,也激起了業界關于外資并購是否會危及國家安全的爭論。而*恰巧此時發布的一項報告得出“中國還沒有外資壟斷行業”的結論,也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日前,《導報》記者就此相關問題采訪了*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博士。
經貿問題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導報》:國外媒體和跨國企業對《反壟斷法》持正面贊揚的同時,亦表達了憂慮。你認為,他們贊揚什么?擔憂什么?
他們享受到了很多的超國民待遇,但他們仍然覺得在很多領域受到政府部門行政權力以及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的限制。他們寄希望于《反壟斷法》,限制政府權力以及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為他們更廣泛更深入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法律依據。這是他們贊揚的主要原因。
而他們所憂慮的,是《反壟斷法》中對“外資并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的條款。他們認為經濟問題應該放在經濟領域內解決,不能政治化。這種觀點是非常幼稚的,純商業利益的經濟行為根本不存在,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與安全是可以割裂開來。因此,“經濟問題不能政治化”只是西方在中國謀求更大利益的一個借口。其實,把經濟行為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政治高度,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做得是zui厲害的。
安全審查還需進一步完善
《導報》:“國家安全”如何來界定?
曹建海:《反壟斷法》中的“國家安全審查”,應該包括經濟安全和涉及社會穩定、國家防衛等政治軍事安全,兩者之間并沒有一刀切的界限。對外資并購給國家安全帶來的影響應該從經濟安全和政治軍事安全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因為外資并購不僅涉及一個經濟利益的得失問題,而且涉及社會就業、環境保護以及國民經濟體系穩定、國家軍事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時,不僅要進行短期評估,而且要進行長期戰略評估;不僅要從經濟層面計得失,而且要從社會穩定、環境生態、國家防衛等多層面進行綜合系統的評估,對并購前與并購后的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綜合的對比與權衡。
《導報》:目前,對于外資并購的國家安全審查大致有哪些法規、程序?
曹建海:《反壟斷法》中對于國家安全涵蓋的范疇,安全審查由哪些機構來執行,按照什么樣的程序來審查,都還沒有明確的規定。目前所實行的安全審查,也還沒有非常明確的、細節性的程序與審查辦法。另外,一些審查可能還是“隱形”的,需要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實施條例來“顯形”,讓《反壟斷法》中的條款具體化,從而更具可操作性。
目前,在*、*、國家*等政府機構都設有相關的審查部門,行政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多頭分散的。對外資并購買涉及經濟安全的審查工作主要由*來做,去年9月施行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對此做了相關安排;涉及更高一級的國家安全,應該由*門以及在*常委會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來進行相關的安全審查。美國的做法是以部門審查與國會審查相結合。
中國不應成為外資并購避風港
《導報》:*9月8日發布的《2007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得出了“中國還沒有出現外資壟斷行業”的結論。你對此有何評價?
曹建海:這個結論值得商榷。其實,現在出現外資壟斷的中國行業已經很多了。一個企業壟斷一個行業的,比如微軟對電腦操作系統的壟斷、因特爾對芯片的壟斷、達能對飲料行業的壟斷,等等;雙頭壟斷那就更多了,比如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對飲料市場、富士與柯達對膠卷行業,等等。很多的民族老品牌消失了,新品牌成長不起來,這是中國長期的、過于慷慨的招商引資政策的結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能制造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