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主板一般理解為嵌入在設備里面做控制、數據處理使用的CPU板,也就是設備的“大腦”。嵌入式到設備里面,當然就會對主板的體積以及功耗(嵌入式主板的散熱問題)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所以一般來講嵌入式主板會具備尺寸小、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性!目前嵌入式主板比較常見的一般有兩大類:基于X86的嵌入式主板(一般使用IN、威盛、AMD或其他產家的X86芯片如:中國臺灣RDC、中國臺灣ICOP等等);基于RISC的ARM嵌入式主板(由ARM公司*生產,每個芯片產家各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嵌入式的ARM板一般都是板載CPU,而基于x86CPU的主板則不一定。性能比較底端的主板如:386/486/586性能的嵌入式主板一般都采用板貼CPU的方式,目前很多產家推出賽揚系列性能比較的嵌入式主板,也采用板載CPU的方式,如:賽揚600MHZ/賽揚800MHZ/賽揚1GHZ(使用威盛C3/C7CPU的嵌入式主板一般也都是板載CPU的)。目前很多的嵌入式主板都不再板載CPU,使用SocketP/SocketM的CPU槽,所以用戶可以很方面地根據自己的性能需求選擇主板支持的CPU。比如:很多945芯片組的3.5寸嵌入式主板可以支持酷瑞2雙核、酷瑞雙核、酷瑞單核、賽揚MCPU;當然,由于CPU的主頻很高,功耗大,為了解決散熱的問題,這些主板的CPU一般會帶散熱片,有的還得在散熱片上再加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