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隨著風電等新能源開發規模的逐漸增大,受跨大區電網互聯規模有限和交換能力不足的約束,我國大容量送出風電、水電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配尚未實現。該如何消納更多的風電等新能源,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道時代難題。
“百川必須由海來納”*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說,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未來我國將重點建設9個大型風電基地,其中7個大型風電基地位于"三北"地區,風電基地距離東中部負荷中心達到800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經濟輸電距離,當務之急是建設特高壓電網,將"三北"地區難以消納的風電輸送到電力緊缺的中東部地區,保障風電資源大規模開發、遠距離輸送,實現更大范圍的系統調峰。
據介紹,通過工程實踐,我國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的核心技術,"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隨著日前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三項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四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為世界上*也是*一個成功掌握并實際運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將加快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以滿足我國發展需要,有效緩解中東部的環境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zui大化。
據悉,從今年起的8年間,*將投資近3萬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屆時特高壓輸電能力將達到4.5億千瓦,每年可消納1.7萬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替代5.l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2.7億噸,減排二氧化硫6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