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許多年之后終于遇到了瓶頸,經濟高增長已經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完成GDP增長指標不是簡單的注水就能夠實現,因為許多原先興旺發達的實體產業出現了嚴重的萎縮,沿海地區的工廠的關門潮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而鋼鐵水泥等行業效益大幅下滑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遇阻的一個征兆。
前些年中國依靠物美價廉商品在世界市場上風光無限,強勁的外貿出口讓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護環境意識的增強,中國的商品雖然仍然物美,可是價廉的優勢已經在逐步喪失,因為我們不再依靠壓榨中國人的血汗為世界提高廉價商品,不能再破壞我們脆弱環境和可憐的資源去換那些不斷貶值的美國國債。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落后讓投資拉動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鋼鐵、水泥這些行業的產能能夠占據世界半壁江山,中國政府的投資拉動功不可沒,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沒有能夠影響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國現在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高速公路貫穿南北東西,信息產業的發展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中國大都市的硬件設施已經可以和世界發達國家的都市沒有了差距。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讓中國的GDP邁進了世界的前列,可是經濟高速發展扔成果并沒有惠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負債都用于了城市面貌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績工程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大,因而如此的投資拉動不可能持久。消費拉動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可是如何讓消費拉動這駕馬車啟動,這需要考驗政府的智慧和勇氣。
實現消費拉動的前景非常的樂觀,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很低,提高城鎮化是啟動消費拉動的zui大契機,可是如何提高城鎮化水平呢,讓農民離開土地走進城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農民不想進城,而是農民沒有資本進城,農民目前那點可憐的收入,進城如何生存。解決城鎮化的關鍵是讓農民有進城的本錢。
現在應該看到了一絲曙光,國家調整土地收購補償費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如何讓農民真正擁有自己的土地,如何讓農民手中的土地值錢,這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也是啟動消費拉動的關鍵。如果農民目前承包的土地變成農民擁有的資產,如果農民擁有的土地能夠真正體現其應有的價值,那么農民就可以把土地轉讓給真正的農業大戶,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產業化,而一般的普通農民用土地變現的資金去城鎮安家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