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北京中新創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北斗校時系統與GPS授時各優勢
熟悉GPS的人都知道,衛星導航實際上是通過測量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距離以及確定它們之間的時鐘關系,來明確衛星的位置信息。在已知衛星的位置和時間信息之后,地面用戶同時接收到四顆衛星的導航信號之后就可以解算出自己的位置,這就是衛星導航定位的原理。
北斗導航系統的服務覆蓋了1/3的陸地,使亞太地區40億人口受益,其精度也與GPS相當。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無盡的潛力,隨著北斗系統2020年具有服務能力,其在開發與應用中將發揮更大的效益。“北斗是中國的北斗,更是世界的北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北斗系統是中國在世界科技競爭中競爭力的代表。它同時也是“中國造”的品牌代言人。
從導航衛星星座設計來講,主要考慮四個因素:覆蓋范圍、可用性、完好性、連續性。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入軌后,從原理上來講,可實現全天24小時對區域范圍提供連續、穩定的服務能力。但為了提高整個星座的穩定性,需要增加一些衛星,這樣可使用戶在同一時間內接收到更多的衛星信號,能夠更方便地計算出來自己的位置。另外,增加衛星數量還能提高終端用戶導航定位的精度。
相比美國GPS系統擁有的24顆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要多出11顆衛星。因為它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空間段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 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段包括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我們的衛星比GPS多,是因為兩個系統的星座設計不同。
北斗校時與gps之間的優勢首先是兼容互操作。這將會給用戶帶來很多好處,因為用戶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收到更多導航衛星的信息,解算自己的位置、速度、時間就更加方便,同時精度也更高。北斗系統做到與其他系統兼容后,你可以在北斗信號強的時候使用北斗,用GPS來幫助你修正,輔助提高導航服務精度。早在幾年前,不少企業已開始嘗試制造能接收北斗、GPS和格洛納斯系統的接收機了。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達成兼容互操作協議之后,系統間的兼容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北斗導航系統的目標之一就是在2020年建成有源導航定位,短報文功能。這是目前格洛納斯、GPS等沒有的功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能制造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