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精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于橋水庫是天津的“大水缸”,多年來,天津下大力氣保護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圖為天津薊縣于橋水庫上,一艘仿生500型除藻船正在進行作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正在編制,三地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水環境監管等方面的標準有望逐步并軌——
京津冀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是我國缺水zui嚴重的地區之一,又是人口密集區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水問題成為制約該區域發展的瓶頸,京津冀該怎樣解決水難題?區域水利協同發展如何“破冰”?對此,記者進行了調研。
水資源負荷嚴重超載
京津冀已成為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人們的吃水和工農業用水正在與環境爭水、與生態爭水、與后代爭水
“擰開水,就會有清水嘩嘩流出,仿佛取之不盡,但是我們不了解,現在用的水,很多已經是明天的水,甚至是子孫后代的水。”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京津冀地區國土面積不到全國的2.3%,水資源僅占全國的1%,卻承載全國8%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專家表示,*以來,由于水資源嚴重短缺和水資源過度開發,京津冀已經成為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
京津冀地區地表水在縮減,甚至淺層地下水也出現虧空,很多水源已經是深入到基巖以下的深層地下水。“京津冀地區平水年供水量為278億立方米,一般枯水年約255億立方米,供水量中地下水占70%。1980年以來,平原地區地下水累計超采1550億立方米,地下水應急儲備功能嚴重受損。”*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介紹說。
這意味著,人們的吃水、工農業用水正在與環境爭水、與生態爭水、與后代爭水。
“按照現在的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態環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超采68億立方米,年均擠占河湖生態用水15億立方米,枯水年份擠占生態用水問題更加突出。”李原園說。
“這么少的水資源,要養活這么多的人口,糧食主產區很多又在北方,京津冀面臨的水資源形勢十分緊迫。”*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說。
除了水資源匱乏,京津冀地區的水安全形勢也引起了專家關注。“一方面*干旱少雨,另一方面洪澇災害仍是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心腹之患。骨干河道防洪標準達標率不高,蓄滯洪區建設滯后,城市防洪排澇設施不完善,發生強降雨時極易發生城市內澇。”李原園說。
某種意義上,水的問題成為制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瓶頸。找水成了京津冀地區面臨的頭等大事,不僅涉及發展,更涉及生存。這樣的問題不僅京津冀存在,也成為一些北方城市的掣肘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