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城區內道路發達、高樓林立,位置相對偏遠的老舊房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老舊房雖已“老邁”有著不少安全隱患,但仍然有不少住戶。為什么老舊房發生火災的頻率較高,且容易造成亡人事故?消防部門解析,這與老舊房的房屋結構、建筑材料、電路老化和居住人群有著密切關系。
案例一
2018年9月2日下午,赤岸鎮赤峰路43號老房子著火, 經現場核查,起火原因初步判斷為電氣線路短路引起,過火面積約為15平方米,火災造成民房屋頂燒毀、坍塌,直接經濟損失約3000元,所幸未造成ren員傷亡。
案例二
2019年7月13日下午兩點左右,溫嶺箬橫鎮廟南河村一家民房一樓起火。起火原因是蚊蟲香點燃周圍堆積的鞋料引發的。
案例三
2019年7月15日深夜十一點多,溫嶺濱海鎮灣下村一家民房二樓發生火災。起火原因是微波爐線路故障引發。
案例四
2020年5月12日,界首市一男子在自家高層住宅內給電瓶車充電,結果引發火災,造成數萬元的財產損失。
“火患猛于虎”,消防安全是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安定的大事,要推動“智慧消防”建設,給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更多安全保障。老舊建筑群既有傳統的居民樓,又有數量可觀的文物保護建筑,而且居住的老年人偏多,人員密度大,消防安全隱患多,傳統的消防解決方案難以實施,無法起到有效的預防預警作用,不利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不利于古建筑文物保護。
采用“智慧消防”技術完善老舊小區消防監控設備設施覆蓋,加強對消防通道堵塞、電動車停放、雜物堆放等隱患的查處力度。同時,以智慧消防平臺建設為依托,形成消防大數據的積累,引導保險機構合理應用大數據進行科學評估,激勵企業投保火災責任險。對重點化工、易燃易爆危化品倉儲,通過區域、時間、類別、責任人等劃分,建立分級監督和分級管控制度,實現演習、維保、培訓、救援等標準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