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奧清環保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高密度沉淀池重介質污水處理絮凝沉淀過程
高密度沉淀池作為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憑借其緊湊、高效、靈活的特性,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混合池內,快速攪拌機的高效運轉使得投加的混凝劑迅速分散,與池內原水充分混合,形成細密的絮體。混凝劑,通常選用鐵鹽或聚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能有效促使懸浮顆粒失去穩定性。
原水在經歷預混凝過程后,流經反應池底部的圓形導流筒。在導流筒內,原水、回流污泥以及助凝劑經過攪拌槳的攪拌,自下而上均勻混合。隨后,這些混合物進入由慢速攪拌反應池和推流式反應池串聯而成的反應單元。這一串聯結構的設計使得絮體能夠不斷增大,進而在沉淀區內實現快速沉淀。
高密度沉淀池重介質污水處理絮凝沉淀過程
絮凝沉淀池污水處理
為了確保快速絮凝及其所需的能量,快速攪拌器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從污泥濃縮區至快速絮凝區,連續的外部泥渣回流得以實現,高濃度的污泥極大地提升了絮凝效果。絮凝礬花隨后以緩慢的速度進入沉淀區,此舉有效避免了礬花的損壞。在沉淀池下部,絮凝礬花逐漸匯集成污泥并濃縮。
沉淀池的上部則設置了斜板,用于進一步去除多余,從而確保出水的水質達到標準。在濃縮區內,部分濃縮污泥通過污泥循環泵被送回至反應池入口,而剩余的污泥則由污泥泵抽出,送往污泥脫水間或其他處理單元。
沉濃縮區的設計保證了礬花增長所需的慢速絮凝環境,從而生成了高密度的礬花。水流隨后以較慢的速度流向沉淀區,確保了礬花的完整性。此外,高密度沉淀池底部的刮泥機通過連續刮掃,進一步促進了沉淀區污泥的濃縮。這一系列精妙的設計和操作,共同確保了高密度沉淀池在處理污水時的高效性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