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中國工業業務總裁:拓荒工業4.0
1920年的德國首都柏林,曾有近60萬人每天早晨涌入工廠區,到柏西格、先令藥業、通用電力、西門子-舒克特等公司上班。隨著時光流逝,柏林工業開始不斷衰退,林立的工業建筑人去樓空,有些甚至淪為建筑師和藝術家的棲息之地。
如今,“工業4.0”概念在老牌制造業強國誕生,再次點燃了柏林乃至整個歐洲的制造業激情。
歐盟工業理事會成員安東尼奧·塔賈尼已經提交了一份戰略性文件,呼吁到2020年將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提升到16%~20%,并迫切要求再開展一次工業革命。
作為全球大的電氣與電子公司,西門子也注意到了這些現象。坐落于北京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的地標式建筑——西門子大廈內,與中國企業有著140多年合作歷史的西門子公司,十分看好中國制造業在未來的發展潛力。
隨著虛擬世界中生成的信息流入實際生產過程,全新的生產環境由此誕生。在智能工廠,由機器構成的團體將自行組織,供應鏈將自動相互協調,半成品可將下一道工序所需數據發送給負責將其變成商品的機器。
所有這些發展中,西門子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業務領域總裁 吳和樂
4.0理念
問:每個企業對工業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都持不同的觀點,西門子對未來工業發展的核心主張和看法是什么?
吳和樂:我雖然沒讀過《第三次工業革命》和《新工業革命》這兩本書,但我看過很多關于這兩本書的文章,尤其是《新工業革命》。我們對新工業的發展觀點很明確,那就是大力推進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提出來的,并由德國政府和學者來推動。
目前,德國的工業發展已經進入到相對比較完善的階段,有些領域我們已經有了比較成熟和現代化的工廠,但有些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中國,我們看到了很多挑戰和企業實際轉型的需求。當然,這些挑戰會給中國帶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
實際上,中國制造業現在就是一個從簡單向復雜的轉型升級過程。一部分中國企業要完成一些較為簡單的自動化轉型,我們既有經濟型的產品,也可以提供產品。有的工廠只需要比較簡單的自動化應用,有的工廠則需要從簡單的應用升級到更為復雜的應用,但也有工廠需要關注整個工廠的工藝和流程,甚至需要關注數據流以及虛擬和實際相結合的部分。所以說,大家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滿足多種多樣動態式的市場需求,這給我們的組織帶來很大的挑戰。
問:所以說,工業4.0更多的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服務?
吳和樂:對,這是一種理念。我們現在正走在通往工業4.0的道路上,工業4.0就是2.0和3.0的一個延續而非顛覆性的東西,具體多長時間能夠實現,現在還不好說,畢竟技術的發展速度是不可預知的。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我們的領先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工業3.8”。
實際上,我們許多生產工具都已經到位了,但要做到完全滿足工業4.0的標準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機器之間相互交流的框架、規則以及虛擬模型還不成熟,還無法通過機器自組織達到優化,現在的制造業整體也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問:剛才你也提到一個詞“自組織”,那么,能否把機器的自組織簡單地理解為物聯網的概念?
吳和樂:從本質上講,工業4.0包括將虛擬網絡及—實體物理系統技術一體化應用于制造業和物流業。以及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物聯網和服務技術。這將對價值創造、商業模式、下游服務和工作組織產生影響。比如我們有一個創意,雖然物與物之間是連接起來的,但如何用虛擬化的方將它實現,我們目前的工業水平是達不到的。
問:物流行業的物聯網應用只是一個初級階段,任何物與物之間的交流和自組織應該是高境界。這是不是與工業4.0的理念非常接近?
吳和樂:現在來看,從A物體到B物體的簡單信息流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工業4.0則遠遠超過這種簡單的溝通形式。比如兩個人見面可以進行“你好,再見”之類的溝通,但我們想要進行的是有建設性或者有結論的對話,并且這些結論還可能有些后續影響。機器之間的對話也是如此。所以在工業4.0中,虛擬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柔性定制
問:在中國,有的企業內部也在提智能制造。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很傳統的制造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那么,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區別在哪里?
吳和樂:無論是智能制造還是數字制造,中國每個制造企業都有不同的物質條件和智能制造水平。有的工廠認為使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就可以稱為智能制造。但智能制造水平也是有不同級別來區分的。工業4.0談到的智能制造是從物流開始到整個生產流程,集中通過一個大數據平臺來實現的。人在整個過程中負責規則的制定。但實際上,現在非常智能的機器卻只做了簡單的事情,而不是特別智能的工作,只是簡單地執行了人的命令。
問:15年以前,中國的家電企業要想滿足100萬消費者的需求只需要5條生產線和5種產品,但現在要滿足同樣的條件,可能需要200多種產品甚至更多。你如何看待這個案例?
吳和樂:這個案例反映的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個真實普遍的情況。我沒參觀過你說的這家企業,不能給出明確的建議。但不是說每個新產品都需要一條新的生產線,對于這樣的企業,縮短新產品的上市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從有一個創意到實現這個創意的時間要很短,才能不斷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
同時,要想實現柔性生產,不僅要依靠數據的管理、硬件的提升,而且還需要人才。要想實現現代化的生產,工廠的員工需要接受大量培訓。擁有足夠的柔性生產能力,才能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問:“我想要個圓柱形的空調。”以后消費者類似的顛覆性需求可能會越來越多,恐怕柔性制造還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吳和樂:是的,大規模制造可能帶來的問題,就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可能沒法生產多種產品。但是,目前我們工業軟件不僅可以模擬整個生產流程,還可以模擬整個材料的材質,這樣不僅可以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而且可以使材料成本降至低,使客戶更好地適應市場。
問:很多制造企業正在嘗試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但想付諸實施還要有一個過程,西門子是如何更加地聽從客戶的意見?
吳和樂: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不能給出非常具體的建議。僅就西門子來說,我們有一個非常標準的聽取客戶意見的流程。從產品管理開始,會主動和客戶交流,知道他們的期待,并作出評估。同時,我們也會關注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他們著想,使他們在未來更具競爭力。
問:傾聽用戶聲音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西門子在大數據這塊有什么具體的服務?
吳和樂:現在大數據是個非常熱門的詞,但背后的含義我們也要弄清楚。我們目前處于工業3.8時代。雖然可以很快傳輸數據,但我們仍需要一個規模集中的大數據庫。因為一旦數據不統一的話,就會造成非常大的混亂。如果一旦形成一個集中的數據庫,那么每個數據的變化要花多長時間傳遞到各個部門,這個也很重要。我們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可以實現大數據的集中了。
問:你如何看待工業的規模化和定制化?兩者是否矛盾?
吳和樂:我認為兩者并不沖突,我們可以把大規模和定制化結合到一起。我們使用的智能手機上預裝不同軟件,這是一種定制化。但我們談的定制化偏向硬件上的定制,這使我們的生產產品種類更多,當然這種柔性的提高對整個生產流程要求也會更高。
內需突圍
問: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逐漸失去優勢,我們應該如何渡過難關,有何建議?
吳和樂:目前,中國到了一個必須要改變的時候。但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是困境還是機會,現在還不好作出判斷。在過去的30多年里,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制造業從過去的低勞動力成本中獲得了巨大利潤,但中國生產是以規模取勝,而不是以質量著稱。
人力成本低、資源成本低,一直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但是中國眾多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可以利用創新力量,走出一條自主研發產品之路。實際上,中國國內市場已經非常大了,如何在中國國內市場找到機會,也是很大的挑戰。
問:如果要實現工業4.0,中國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政策氛圍?如何看待現有的產業政策?
吳和樂:工業4.0是未來一個大趨勢,虛擬世界將與現實世界相融合。進入工業4.0時代后,工廠的生產能力和靈活性都將得到大幅提升,大規模的個性化生產成為可能。中國政府出臺的“十二五”規劃里,基本包含了未來關于制造業發展的所有要點和政策,關鍵是我們如何把這些政策落地變為現實。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性,并出臺了相關的計劃和措施,這都將指引和幫助中國制造業更上一層樓,迎接工業4.0時代。
上一篇:姚堅:中國光伏企業不能再走老路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工[詳細]
- 02加速行業智能化——華為AI+制造行業峰
4月28日,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盛大舉行。在峰會[詳細]
- 03達意隆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達意隆在2024年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詳細]
- 04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我國已形成完整產業
經過多年持續投資布局,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基礎[詳細]
- 0512家中藥企業同日披露一季報:5家實現凈利增長
中信證券曾發布研報稱,中藥材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后續工業端[詳細]
- 06浙江信息通信業扎實推進互聯網基礎管理
4月25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指導省互聯網協會組織召開2025年[詳細]
- 07新美星2024年實現營收10.75億元,較202
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技術的模式,致力于高附加值、[詳細]
- 08樂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多業務穩定發
樂惠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49,037.70萬元,同比下降9.77%。公司[詳細]
- 01匯川技術2024年凈利潤42.85億元,擬派
匯川技術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9.78億元,同比增長38.28[詳細]
- 02我國創新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去年A
2024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138.92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外[詳細]
- 03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4七部門發文,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按下“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詳細]
- 05中亞股份2024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
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10.15億元,同比下降0.29%;歸母凈利潤[詳細]
- 06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7制藥裝備頭部獲62家機構調研:未來計劃加大研發投入
近日,東富龍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Fidelity[詳細]
- 08山西忻州:農機服務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忻州市忻府區農機發展中心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農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