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標記放流簡介,魚類標記,動物標記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標記放流
英文名稱:tagging and releasing
定義:
將帶有標記的魚類或其他標記的水生動物放回水域中,再根據回捕的時間、地點來研究漁業資源的一種方法。
所屬學科:
水產學(一級學科) ;漁業資源學(二級學科)
標志放流
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一種方法。將自然水域中捕捉的魚類做上標記后放回原水域,重新捕捉 時可據以研究魚類的洄游、分布、生長和資源等狀況。 1886年, Petersen等采用給魚作標志的方法估算封閉水體中魚類種群的大小和死亡率,標志放流( tagged releasing)技術由此發展起來。
用途
該技術zui初用于研究魚類的洄游,通常是給魚做上標記后放流,再根據標志魚的回捕記錄,繪制該魚的洄游路線圖和回捕分布圖,用以推測其游動的方向、路線、范圍和速度。利用標志魚類的回捕率以及體長、體重等生物學數據,可以估算標志魚類種群的變動,評價增殖放流的效果。在我國,該技術已經不同程度地應用到魚、蝦、蟹類等品種的增殖放流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方法
標志放流在17世紀已開始采用,除經濟魚類外,還用于蟹類、蝦類、貝類和鯨等各種水產動物。
標志放流技術有體外標記法和體內標記法兩種。
體外標記法包括切鰭法、剪棘法、顏料標記法(具體有染色法、進墨法、熒光色素標記法等) 、體外標(包括穿體標、箭形標和內錨標)等;
體內標記法包括金屬線碼標記(CWT)法、被動整合雷達( P IT)法、檔案式標記法、分離式衛星標記法、生物遠測標記法等。
體外標記法用度低廉,國內對多數放流品種都采用該方法,國外主要將其應用于鮭鱒魚類;而體內標記法用度昂貴,適合于經濟價值較高的金槍魚等魚類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魚類中華鱘等。
體外標志法
主要有作標記法和加標法兩類。作標記法是zui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魚體的原有器官做上標記,如全部或部分地切除魚鰭。此法簡便又快,適用于幼魚。缺點是切除的魚鰭在很多情況下會繼續再生。因此,切鰭法通常僅用于脂鰭*不能再生的鮭。現代大多采用加標法,即把特別的標志物附加在魚體上。標志物上一般應注明標志單位、日期等。
體外標志法zui廣泛使用的是將標志牌系掛于魚體表面。體外標志牌種類繁多,目前普遍使用的類型有:①靜水力學標牌,管內躲有字條,扎在魚體背部;②彼得遜標牌,似小紐扣狀的圓牌,成對地系在體背兩側;③環形標牌,扎在尾柄部位;④倒鉤標牌。前兩種標牌一般都用彩色塑料制成,易被發現,不腐蝕,保存時間長;后兩種標牌常用銀、鎳或鋁制成。對于大型、兇猛、體滑、不易操縱的魚類,采用磺酸間氨基苯甲酸和季戊醇等麻醉劑,以保證標志工作的順利進行。標志牌對魚的行動有影響,易被漁網掛住、被敵害發現和追擊。
此外還可使用染色法和烙印法對魚體外部進行標志。染色法是將無害的生物染料注射進魚體皮下,使魚皮顯出明顯花紋,并可保持數月至數年。對鰻鱺的標志曾采用此法。烙印法是把裝滿丙酮與干冰冷液(-78℃)或液氮(-96℃)的金屬管緊壓在魚體上1~2秒,使之產生“冷傷”痕跡,一般可保持幾個月。
體內標志法
體內標志法將標志物置于魚體內的方法。體內標牌一般用磁性傳導率較大的銀、鎳、不銹鋼皮或鍍鎳鐵皮制成,以便標志魚重捕時輕易通過電磁感應器加以發現。示蹤原子標志法以放射周期較長(1~2年)而又對魚類機體無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磷、鋅、鈣的同位素),通過混進餌料使魚食用,或將魚投進含有同位素的特制魚池中,使魚體帶有同位素。當標志魚被重捕后用同位素檢驗器檢取。此外,英、美等國還采用在魚類、海獸的體內或體外安置微型超聲波、無線電發射機的方法,駕船以聲納或無線電接收機進行跟蹤,效果良好。
上一篇:高壓風機常見故障及排除
下一篇:數字溫度計的適用范圍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