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人們眼中非常簡單的硬盤接口,時至今日也已變得錯綜復雜、優劣難分了。我們可以從市場中見到的各種硬盤接口標注即可見一斑。目前我們可以見到的硬盤接口標注主要有:IDE、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Ultra ATA/100、Ultra ATA/133、Ultra DMA/33、Ultra DMA/66、Ultra DMA/100、Ultra DMA/133、Serial ATA、SCSI、SCSI II、Wide SCSI II、Ultra SCSI II、Ultra Wide SCSI II、Ultra2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
除此之外,原來主要應用于其它設備上的“Fibre Channel”、“IEEE 1394”、“FireWire”、“iLink”、“USB”等接口也開始出現在一些特殊用途的新型硬盤中。
面對如此多硬盤接口技術,不要說那些“菜鳥”會感到迷惑,就連我這樣有過多年IT經驗的“老鳥”對一些標注也有時倍感難以區分。當然我深知,在這許多接口類型標注中可分為少數幾個大類。任何技術都有一個自身發展過程,大凡在許多同類技術中,絕大多數只不過是某一原始技術的升級,所以當我們面對如此眾多的硬盤接口標準時只需要分清幾個大的主流即可,也就把它們分類。
綜合分析后,我們不難以得出,其實在這么多接口技術中,總的來說只有五類,即:IDE、SCSI、Fibre Channel、IEEE 1394和USB。前面兩種,即“IDE”和“SCSI”是目前整個硬盤接口的主要類型,特別是IDE類型。對于后面的“Fibre Channel”、“IEEE 1394”、“USB”,雖然具有這些接口的硬盤實物所見不多,但就技術本身相信各位并不陌生,因為早在其它設備中得到廣泛應用。如USB接口現在的電腦通常都自帶好幾個,IEEE1394接口也有的電腦,特別是筆記本電腦也開始自帶了。
“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接口在比較的交換機,甚至網卡都有可能見到。所以這類接口一則比較容易分辨,再則這幾種對我們平時的硬盤選購干擾并不大,因為在我們常用的硬盤中并不多見。
上一篇:FCI推出SFP+主動式有源光纜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