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生物菌種的培養是很重要的環節。生物膜的培養實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 通過一定的手段, 使處理系統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靜態培養和動態培養。
靜態培養
a)調節池水泵開關調到設計負荷的一半,往水解酸化池進水,待全部水池達到到設計負荷時停止進水,并投加營養劑和污泥:面粉6.25kg/天•池(營養劑一天加一次),污泥12噸(如投加的是污水廠干污泥則一次投加完成,如投加的是河泥則一天加一次),投加點為水解酸化池和三級接觸氧化池。然后開始靜態悶曝氣培養24 h(即只曝氣,不進水,曝氣風量為正常風量的1/2)。
b)之后靜置1.5h 后,排掉生化池四格池中上清液呈懸浮狀態的微生物(即每池放掉或用泵抽掉上層清液20m3左右),然后每池再補加入新的污水,同時加營養劑和污泥:面粉6.25kg/天•池,污泥(采用河泥情況下補加),投加點為水解酸化池和三級接觸氧化池(每次換水從停止曝氣到重新曝氣的時間不要超過2h,以避免缺氧)。
c)以后每天重復第b)步的操作,連續6 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7天開始連續小水量進水。
動態培養
經過7 天的悶曝培養,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進水,進行動態培養,調整進水量為7m3/h左右,氧化池溶解氧控制在2~4 m g/L之間,水解酸化池溶解氧控制在0.5~1 m g/L (有條件的話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 。每天進行二沉池的污泥進行回流,回流比為50%。在經過15天的培養出現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之后漸漸將進水流量增加至常量(即為15m3/h左右)。
生物膜的馴化
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 然后嚴格控制工藝運行參數,氧化池溶解氧控制在2~4 m g/L之間,水解酸化池溶解氧控制在0.5~1 m g/L ,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于8小時,在此過程中,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 當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養即告成功,直到出水COD、BOD5、SS、pH 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