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推動銅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所有大宗商品中,銅或許zui能夠代表中國強勢增長引起的大宗商品價格超級周期(延續10年之久)。但是,持續十年的銅稀缺局面可能即將結束。政府間組織銅業研究組織(ICSG)預計2013年銅市將過量供應45.8萬噸,是2001年以來ICSG所記錄過剩zui高的一次。
銅價將逐步走低,這已經是許多人的共識。不過,大多數人認為銅價不會立 水。但是如果供應過剩的狀況持續下去,銅價可能會進一步走低,從而宣告礦商日進斗金時代的終結,并損害智利和秘魯等產銅大國的經濟。
中國經濟放緩是產生這一變化的一項重要原因。占銅需求量40%的中國正步入增速放緩、降低投資依賴推動的增長期,使得世紀之初的銅價暴漲局面(當時中國的銅需求量在一年內激增30%之多)難以重現。
2000年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地區)成為銅消費的主要增長點。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中國銅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而發達國家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戰略也是中國銅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中國是推動銅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在2011年,我國銅冶煉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78億元,同比增長41.15%;實現利潤225億元,同比增長71億元。高額的利潤吸引更多的企業加速釋放產能。從目前產能利用率來看,國內銅加工行業存在集中度低、分布不均勻的情況。在1200萬噸產能中,銅加工生產企業達1200家,由此推算,我國銅加工企業的年均產能僅為1萬噸,產量大于10萬噸的企業僅8家,企業多分布于東南沿海和廣東地區,中西部銅加工業相對落后。
近20年來,中國精煉銅消費占世界消費量的比例不斷攀升。1995年,中國銅消費突破100萬噸,2001年突破200萬噸,2002年躍居zui大銅消費國,2007年消費量為456萬噸,占比為25.1%;2011年消費量為786萬噸,占比升至39.3%。
近些年來,發展循環經濟和節約能源成為中國政府和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可以循環利用的廢雜銅正逐步成為銅冶煉原料的重要補充。在主要發達國家,再生銅產量占比非常高,美國約占60%,日本約占45%,德國約占80%。因此,要解決我國銅資源問題,除加強國內外銅礦資源拓展外,也要大力發展可再生銅的路徑。中國銅工業發展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經濟形勢不穩定,主要經濟體的復蘇仍然乏力;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產業自身結構性的矛盾突出,銅原料容易受制于人;深加工、應用產品比例仍然偏小,產品附加值低。
下一篇:多旋翼單相機傾斜攝影方案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IOTE 2025第二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展會城市:深圳市展會時間: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