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許多新建的核電廠一般都采用數字化儀控系統,而數字化儀控系統的重要特征就是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統(DCS),DCS系統的可靠性直接關系到核電廠的安全性與經濟性,因此,DCS系統的功能與驗證就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目前的DCS的驗證工作一般由DCS廠家完成,業主只能跟蹤過程,并不能直觀的了解DCS的工作狀態和性能。而傳統的核電廠仿真機(通常稱為模擬機)分為原形機、工程模擬機、培訓模擬機,但不管是那種仿真機功能完備,但體積巨大不方便作為DCS調試機使用,因此客戶需要我們提供一種便攜式的DCS驗證機用于現場調試和功能、性能驗證。
二、系統背景與設計原則
核電站通常都設計在靠近水域地帶,常是偏遠的臨海地,DCS工作地點條件差,缺乏完備的調試設備,只能使用便攜式的設備完成功能調試;使用傳統的儀器儀表,比如萬用表、示波器等需要多人協同才能完成某一功能的調試,一般工況的模擬調試基本靠人工操作完成,效率低、易出錯;特定工況,比如變化速率在200ms的信號,靠手動去按鈕觸發開關,基本實現不了。
系統整體實現項目如下:
1) 與核電站仿真模型的接口
解析輸出信號的值,并輸出,包括模擬輸出、數字輸出、RTD輸出、TC輸出;
打包輸入信號的值上次給仿真機,包括模擬輸入、數字輸入。
2) 提供用戶操作界面
讀取配置文件;更新數據庫;顯示通道篩選;實際物理量和電信號的換算。
3) 多通道時間間隔測量
針對開關量,測量設置信號與隨變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從毫秒級到分鐘級)
三、 總體設計
根據系統的功能要求本系統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數據采集和輸出:
輸出包括模擬輸出(電流)、繼電器輸出、24V IO輸出、RTD輸出、TC輸出;
輸入包括模擬輸入(電流)、24V IO輸入。
2)信號調理:
將24V IO輸出調理成繼電器輸出;
將24V IO輸入調理成繼電器輸入;
將模擬電壓輸出調理成TC輸出。
3)下位機程序:
提供顯示界面,顯示系統當前的溫度、文件大小、通訊過程等。
4)上位機程序:
提供用戶的各種操作。
設備中的各個機箱和功能模塊都固定在加固機箱內部,加固機箱采用標準19英寸的設計,便于攜帶和使用。加固機箱前部用于設計測試使用的香蕉插頭;后部提供電源通信的接插件,系統供電、LAN通信都由后部接入。上位機是另外一臺電腦,其中安裝了上位機的操作程序,核電廠的仿真模型也運行在其中。其結構如圖 1所示:
圖 1系統結構示意圖
主控機箱NI cRIO-9082整個設備的核心,主控機箱中預先安裝了Windows7 Embedded系統,應用程序使用LabVIEW開發,調試完成的下位機程序固化在主控機箱NI cRIO-9082中。各個功能模塊和主控機箱中的FPGA進行數據交互,FPGA通過DMA雙向通道實現設置數據交換,包括用戶的設置數據和測量模塊的采集數據。
由于本設備中使用的功能模塊比較多,采用MXI技術擴展了另外一個機箱,兩個機箱之間實現透明化管理,在程序上不區分功能模塊在哪個機箱。系統框架見圖 2。
圖 2系統框架
其中:
DC_I: 9475輸入電壓,zui大輸入60V
48V_O: 直流48V電輸出,用戶客戶選擇不同的電平輸出;
24V_O: 直流24V電輸出,用戶客戶選擇不同的電平輸出。
針對數字輸入,區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交流輸入,另外一種是直流輸入。
交流輸入:檢測220VAC電源掉、電上電情況,安裝在后面板上,使用NI 9435 模塊直接輸入;
直流輸入:檢測干接點(24VDC)、24VDC、48VDC電源掉、電上電情況,使用調理電路在檢測干接點時通斷狀態,將電壓拉低與否來實現。
3.1 下位機程序
下位機程序主要實現四個功能:
- 狀態檢測:實時檢測機箱溫度、TCP連接狀態、上傳/下載的報數、文件存儲狀態等;
- 上位機下傳數據解析:根據約定協議將上位機下傳的數據解析后通過輸出板塊輸出;
- 下位機上傳數據打包:根據約定協議將采集模塊采集到的數據打包上傳;
上傳的數據除了定時采集的工況外,還有一種是事件發生的時間測量:
針對數字輸入量,當數字輸入量當前拍與上一拍的數據不一樣時,判定為事件發生;
針對模擬輸入量,當模擬輸入量的值在設定值之內(AI1≤X≤AI2,其中X:讀取值;AI1,AI2為預設值),則判定為事件發送。下位機的數據流見圖 3。
圖 3數據流框架
- 數據存儲:數據根據不同的采樣速度分為模擬采集、數字采集(高速)、數字采集(低速)。運行過程中將這個三種類型的數據存放在不同文件夾中,主程序中提供單獨的子線程完成數據的存儲,各個子線程和主線程之間通過隊列進行數據交互,主線程實時判斷存放文件夾的大小,如果超過總容量的90%,會提示用于刪除或歷史數據。
數據格式類似波形文件,每個通道包括t0、dt、Y[]等信息,每個文件約10M大小。數據流見圖 4。
圖 4下位機文件存儲
3.2 上位機程序
上位機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調試應用程序,另外一部分是核電廠的仿真模型,兩部分獨立運行,相互之間沒有和數據交互,也不會同時運行。系統設計了一套通訊策略,保證了模擬機即可和調試應用程序配合,也可和核電廠的仿真模型進行配合。
程序流程如圖 5所示:
圖 5上位機流程圖
核電廠的仿真模型由客戶提供,我們主要實現調試應用程序。
調試應用程序主要完成下面三部分功能
- 配置文件讀取:使用Report Generation Toolkit for Microsoft Office工具包可將用戶的Excel格式的配置文件讀入到系統中。
- 數據庫操作:使用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可更新數據庫,查詢數據庫,配合SQL語句,可實現復雜的數據庫查詢,提供用戶數據的篩選顯示。
- 界面更新:實現查詢下位機通過TCP/IP上傳的數據,更新主界面;用戶更新輸出的值后,實現實際物理量和電信號的轉換。
四、 軟件實現與現場成果
4.1 下位機程序
RT端的主控是NI CRIO-9082,安裝的是Windows 7 Embedded操作系統,使用NI CRIO-9082自帶的VGA輸出,在系統的后端提供一個狀態檢測的界面,提供TCP/IP連接信息,本次通訊簡單統計,以及本地存儲狀態等信息。下位機界面入圖 6所示。
圖 6 RT端界面
4.2 上位機程序
上位機端應用程序主要分為三部分組成,分別是:
- 設置、導入部分:用于導入數據,配置數據進行預處理;
- 顯示篩選部分:用于設定特定條件,篩選關注的數據,可篩選列和特定條件的行數據;
- 事件顯示部分:針對DI,顯示設定值和隨動值之間的時間差;
- 上位機程序界面入圖 7所示。
圖 7 上位機端主界面
4.3 現場成果
NI CRIO-9082和NI 9155固定在機箱內部,面對用戶接線端,箱體后部是狀態檢測屏和其他人機交互接口,包括電源輸入、USB、網口等。內部結構圖見圖 8。
圖 8 內部結構圖
為了現場使用方便,接口面使用的4mm的香蕉插頭,選用普通的香蕉插頭即可完成現場電信號的連接。用戶接口面實物圖見圖 9。
圖 9用戶接口面
狀態檢測面提供了一塊5寸的液晶顯示屏,內部通過VGA接口和NI cRIO-9082主機進行對接,實時顯示當前的工作狀態。整個箱體堅固耐用,提供拉手和滾輪,可由單人拖拉運輸,實物圖見圖 10。
圖 10狀態檢測面
五、結論
利用CRIO平臺,我們迅速為客戶開發出一個體積小,易于現場維護,又易于擴展的硬件平臺,利用LabVIEW FPGA技術,方便開發出數字信號的事件間隙測量功能,目前設備替代部分傳統儀器,投入使用。
上一篇:混凝土凍融試驗機的介紹
下一篇:安裝調節閥時不可忽視的安裝規范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ARCE2025亞洲機器人大會暨展覽會
展會城市:廣州市展會時間:202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