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碳網總編輯林輝表示,目前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技術以及資本的主動權,毫無疑問還不在中國。這注定將是一個追趕和不斷自主創新的過程。
在“2009年智庫峰會——中國能源高峰論壇”上,凈化空氣任務組織亞太區代表孫嗣敏表示,“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術”。而中國低碳技術正循序突破。近期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清潔煤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新能源規模發電等。
不過,目前低碳技術發展仍然不盡人意。以新能源規模發電為例,其中,“zui為風光”的當屬風能發電。在不到8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風電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趕上印度成為亞洲*。人士甚至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或者第二。
但風光的背后,難掩的是技術的落后和市場的無序。由*、中國電力 科學研究院組成的專家調研組指出,中國的風電機組關鍵技術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與國外相比明顯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選用和局部工藝改進,沒有形成掌握風電整機總體設計方法的核心技術和人員隊伍,變流器、軸承、變漿距等關鍵設備和技術主要依賴進口。
此外,低碳產業融資機制的匱乏也制約著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副總李龍生表示,低碳經濟不可能是暴利行業,資金和技術將是發展的瓶頸。
麥肯錫研究報告稱中國構建“綠色經濟”從現在到2030年需40萬億,而根據能源署(IEA)的估計,這個數字為45萬億。也就是說,每年需1.5萬億~2.3萬億元人民幣的投入,才能有效實現“綠色經濟”。
而氣候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中國政府增加財政預算,推動綠色信貸,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CDM交易等新型融資方式,但是這些努力帶來的資金仍非常有限。以在中國開展相當成功的IFC的中國中小企業能效融資項目(CHUEE)為例,截至2008年12月31日,該項目總貸款量達到33億元人民幣,僅為中國需要的投資的萬分之一。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榮芳 表示,在發展低碳經濟的時候,zui根本的問題還是新能源技術在研發之后怎么樣進行成功的商業化推廣,這需要我們對金融創新問題作出思考。
對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所面臨的挑戰,氣候組織已有較為理性的認識:減排責任共擔、商機共享,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適用于中國的投融資和市場機制,善用碳市場等長期性融資手段,實現政府財稅調控、公共資金有效利用和靈活性市場手段的相互協調,解決資金瓶頸,將和技術發展本身一起決定著中國低碳商機的未來。
中國*部長萬鋼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發展低碳經濟zui主要的障礙,是新技術怎么能夠形成新的市場,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他認為,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這要求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同時,推出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創業板的上市,或是集合中小企業發企業債。
上一篇:以市場之“匙”開新能源之“鎖”
下一篇:我國工業運動控制技術不斷發展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CIEME2025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沈陽市展會時間: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