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益于我國對污染防治重視程度的提高,工業污染市場空間不斷擴大。許多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數據統計,2018年,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僅占35.8%;217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64.2%。在傳統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以臭氧、細顆粒物(PM2.5)和酸雨為特征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區域內空氣重污染現象大范圍同時出現的頻次日益增多,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只有從污染源本身出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僅僅依靠人為的監控和污染之后的排查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據了解,目前有超過9成的中小污染源企業尚無有效監管手段,使環境質量改善大打折扣。如何對這剩余9成的中小污染源企業進行有效監管,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如何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營造天藍氣清的生態環境日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由樂鳥打造的環保用電系統正式運行,通過遍布重點污染源的‘電子眼’,實現對企業污染物排放、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的24小時巡回巡查,實現了人工+科技治污“雙保險”。實現了“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轉變了舊有的“人海戰術”執fa監管模式,助推環保監督進入智慧監管。
可以說環保用電系統是環境監管的新路徑、新模式,以“物聯網+環保”思路實施,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設污染設施用電監控預警與決策支持平臺,通過可視化界面,實現全域污染源生產設施、污染物設施運行狀態的電氣參數(如:電流、電壓、功率、電量等)等信息通過云平臺監管。是環境管理模式的大膽結果。監管平臺投入以來,廣受贊譽,成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進行“智慧環保監督”的典型案例
環保監管bu門借助數字化污染設施用電監管平臺,從人防轉向技防、從事后監管轉向事前預警,有利于提升環境監管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實現環保監督管理的數字化、智慧化和長效化。真正實現了轄區內污染源監管從人防到技防、人為力量與科技手段兩者相結合,從源頭上污染源的目標,而且也極大的消除了污染后再的弊端,真正實現防范污染于源頭。
上一篇:防爆控制箱柜的防爆性能如何實現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IOTE 2025第二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展會城市:深圳市展會時間: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