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FONT-FAMILY: ">4.4.3.6.3 如遇作業(yè)人員在一個工作日內需在不同崗位工作時,要分別測算在各崗位的實際接觸高溫作業(yè)時間,同時測量其崗位工作地點WBGT指數,以便按4.4.3.5.5計算時間加權平均WBGT指數。
4.4.3.7 定向輻射熱的測量與計算方法
4.4.3.7.1 定向輻射熱的測算時間、地點及位置請參照4.4.3.5.1、4.4.3.5.2和4.4.3.5.5等規(guī)定的方法原則。
4.4.3.7.2 測量儀器采用定向輻射熱計對準被測方向測量。
4.4.4 激光輻射(Laser radiation)
4.4.4.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作業(yè)場所激光輻射衛(wèi)生標準及其測試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生產研制和使用激光器的單位和企業(yè)。
4.4.4.2 定義
4.4.4.2.1 激光 指波長為200nm~1mm之間的相干光輻射。
4.4.4.2.2 激光器 通過受激發(fā)射過程產生和放大光輻射的裝置。
4.4.4.2.3 照射量 受照面積上光能的面密度,單位為J/cm2
4.4.4.2.4 輻照度 受照面積上光功率的面密度,單位為W/cm2
4.4.4.2.5 照射時間 激光照射人體的持續(xù)時間,用t表示。
4.4.4.2.6 光譜校正因子(CA和CB)激光生物學作用是波長的函數,為評判等價效應而引進的數學因子。CA和CB分別為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校正因子。
4.4.4.3 衛(wèi)生要求
限值見表6和表7。
表6 眼直視激光束的zui大容許照射量
表7 激光照射皮膚的zui大容許照射量
注:波長λ為:400~700nm,CA=1;700~1050nm,CA=100.002(λ-700);
1050~1400nm,CA=5;400~550nm,CB=1;550~70Onm,CB=100.015(λ-550)
4.4.4.4 激光輻射的測試方法
4.4.4.4.1 測試對象
本方法適用于接觸激光器系統(tǒng)工作人員的zui大容許照射量的測量。
4.4.4.4.2 測試方法及要求
4.4.4.4.2.1 激光器需調至zui高輸出水平,在消除非測量波長雜散光的情況下進行測量。
4.4.4.4.2.2 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統(tǒng)對眼和皮膚的zui大容許照射量的測量,應在激光工作人員工作區(qū)進行。激光輻射測量儀器的接收頭應置于光束中,以光束截面中zui強的輻射水平為準。
4.4.4.4.2.3 測量zui大容許照射量的zui大圓面積直徑為極限孔徑。測量眼zui大容許照射量時,波長為200~400nm與1400~106nm用1mm孔徑,波長為400~1400nm用7mm孔徑。測量皮膚zui大容許照射量時都用1mm孔徑。
4.4.4.4.3 測量儀器
根據激光器的輸出波長和輸出水平選擇適當的測量儀器。
4.4.4.4.3.1 用1mm極限孔徑測量輻射水平時,測量儀器接收頭的靈敏度必須均勻。
4.4.4.4.3.2 測量儀器均應經國家*標定,測量誤差不得超過±10%。
4.4.4.4.3.3 測量時中小功率的激光器用錘形腔熱電式的功率計。小能量的激光器用光電型的能量計。大功率的激光器采用流水量熱式功率計。
4.4.5 局部振動(Hand-transmitted vibration)
4.4.5.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手接觸受振工件的標準限值及測試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手接觸受振工件的所有作業(yè)
4.4.5.2 定義
4.4.5.2.1 局部振動
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的手臂系統(tǒng)的機械振動或沖擊。
4.4.5.2.2 日接振時間
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的累積接振時間為日接振時間,單位為h/d。
4.4.5.2.3 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ahw)
按不同頻率振動的人體生理效應規(guī)律計權后的振動加速度,單位為m/s2,可用式(6)計算:
………………………(6)
式中:ahi 第i頻段的振動加速度;
ki 第i頻段的計權系數;
n 總頻段數
4.4.5.2.4 四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嶼[ahw(4)]
在日接振時間不足或超過四小時時,要將其換算為相當于接振四小時的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值,可用式(7)計算:
……………………(7)
式中T——日接振時間,h/d。
4.4.5.3 衛(wèi)生要求
使用振動工具或工件的作業(yè),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h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不得超過5m/s2。
4.4.5.4.測試方法及要求
4.4.5.4.1 局部振動測試點應選在工具手柄或工件手握處近。
4.4.5.4.2 傳感器應牢固地固定在測試點。
4.4.5.4.3 振動測量應按正交坐標系統(tǒng)的三個軸向進行,取zui大軸向的四小時等能量頻率計權加速度為被測工具或工件的振動。
4.4.5.4.4 測試振動要先獲得1/1或1/3倍頻程頻譜,然后按式(6)計算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如果振動測試儀器有計權網絡部分,可以直接讀數。
4.4.5.4.5 對于峰值因數很高的沖擊振動,測試時要在傳感器和被測工具之間加裝機械式低通濾波器,以防過載影響測量結果。
4.4.5.4.6 震動測試儀器應符合國家標準,定期由國家*校準。
4.4.5.5 計算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的計權系數
表8 1/1與1/3倍頻程的計權系數Ki
4.4.5.6 日接振時間計算法
4.4.5.6.1 對操作時間過短的作業(yè),應以秒表準確測定每次操作所消耗的時間,測10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次操作需要的時間,再乘以日需要完成的該操作次數,即得日接振時間。如鉚釘作業(yè),應用秒表測定每打一只鉚釘所消耗的時間,測10次,取平均值即每打一只鉚釘所需要的時間,再乘該鉚工的日消耗鉚釘數,即得出鉚工的日接振時間。
4.4.5.6.2 對操作時間較長的作業(yè),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全日跟溉,用秒表累積記錄全天的操作時間,即日接振時間。
4.4.5.6.3 以上兩種方法均應選接振工人三至五人,連續(xù)記錄三天,計算平均值,zui終換算出日接振時間(h/d)。
4.4.5.7 正確使用標準的說明
當振動工具的振動暫時達不到標準限值時,可按振動大小縮短日接振時間,具體要求參見表9。
表9
4.4.6 煤礦井下采掘作業(yè)地點氣象條件(Environment meteorology in underground workplace of coal mine)
4.4.6.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煤礦井下采掘作業(yè)地點氣象條件衛(wèi)生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煤礦井下作業(yè),也適用于其他礦井下作業(yè)。
4.4.6.2 衛(wèi)生要求
井下采掘作業(yè)地點氣象條件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
表10
4.4.6.2.1 本標準規(guī)定的風速如與生產工藝或防爆要求相抵觸時可不受此限。
4.4.6.2.2 井下作業(yè)環(huán)境氣溫較低時工作服保暖量應有適當增加。
4.4.6.3 測試方法
作業(yè)地點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儀。
4.4.6.4 標準限值說明
標準的上限及下限值均不是舒適限度:在上限條件下,工人仍有一定的悶熱感;在下限的條件下,部分人尚有"稍冷"感。但在此標準范圍內可保證工人不發(fā)生中暑,并能防止常見病、多發(fā)病的高發(fā)。
4.4.7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workload)
4.4.7.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體力勞動強度分級的劃分原則和級別
本標準適用于體力勞動作業(yè),是勞動安全衛(wèi)生和管理的依據
4.4.7.2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4.4.7.2.1 能量代謝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種勞動日內各類活動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單位為kJ/min•m2。
4.4.7.2.2 勞動時間率 working time rate(T)
工作日內純勞動時間與工作日總時間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4.4.7.2.3 體力勞動性別系數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計算體力勞動強度指數時,為反映相同體力強度引起男女性別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應,使用了性別系數。男性系數為1,女性系數為1.3。
4.4.7.2.4 體力勞動方式系數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計算體力勞動強度指數時,為反映相同體力強度由于勞動方式的不同引起人體不同的生理反應,使用了體力勞動方式系數。搬方式系數為1、扛方式系數為0.40、推/拉方式系數為0.05。
4.4.7.2.5 體力勞動強度指數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區(qū)分體力勞動強度等級。指數大,反映體力勞動強度大;指數小,反映體力勞動強度小。
4.4.7.3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
體力勞動強度分為四級,見下表:
表11 體力勞動強度分級表
4.4.7.3.1 Ⅰ級體力勞動
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850千卡/人,勞動時間率為61%,即凈勞動時間為293分鐘,相當于輕勞動。
4.4.7.3.2 Ⅱ級體力勞動
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1328千卡/人,勞動時間率為67%,即凈勞動時間為322分鐘,相當于中等強度勞動。
4.4.7.3.3 Ⅲ級體力勞動
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1746千卡/人,勞動時間率為73%,即凈勞動時間為350分鐘,相當于重強度勞動。
4.4.7.3.4 Ⅳ級體力勞動
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值為2700千卡/人,勞動時間率為77%,即凈勞動時間為370分鐘,相當于"極重"強度勞動。
下一篇:野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IOTE 2025第二十四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展會城市:深圳市展會時間: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