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減速機大修
1.工具減速機大修的工具有力矩扳手、通用工具、墊木、吊車等。
2.拆卸過程
(1)打開視孔蓋,檢查是否有影響開大蓋的油管等。
(2)拆除零部件螺釘,作標記(同段軸承的墊圈千萬不能裝反)。
(3)開啟大蓋,為保證平穩起吊,采用適合的起吊零部件組。
(4)拆除、更換不合適或損壞的零部件。
(5)套裝零部件,其中齒輪套裝到齒輪軸上烘烤的溫度不高于140!(多用氧氣加熱或油煮)。
3.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
(1)復裝前認真清洗,避免雜物堵塞油孔,一般用高壓風管對軸承和油孔進行疏通和清理。
(2)拆卸時清除產生的毛刺。
(3)嚙合側隙用鉛絲(直徑不得大于最小側隙的4倍)或百分表檢驗,不得小于0.16mm。
(4)齒輪接觸斑點達到圖紙要求,用涂色法檢驗斑點。必要時可用研磨法或刮后研磨法改善齒輪接觸情況。必須注意和強調的是2臺同樣規格的減速機齒輪沒有互換性。
(5)進油、回油應正確、暢通。
(6)按要求用力矩扳手擰緊或大錘打緊中分面螺栓、螺柱。
(7)滾動軸承內圈應緊貼軸肩,縫隙不能通過0.05mm的塞尺,檢查軸承外圈是否安裝到位(可用銅棒敲擊)、滾子與滾道間隙是否均勻一致(用塞尺檢測)。
(8)配磨墊圈不得反裝,軸向間隙串動范圍為0.3~0.4mm(斜齒輪有軸向力)。
(9)中分面可用密封膠510或水玻璃密封,涂膠盡量少且均勻。
(10)合箱后用0.05mm的塞尺檢查箱蓋和箱體的密封性,錐銷必須到位,保證端面的平面度(不能有臺階)。
(11)減速機與稀油站聯機試車,檢查稀油站油壓、油溫、流量,試車結束后清洗過濾器,檢查儀器儀表是否安裝牢固。
另外,與減速機和電機聯軸器所連接的2根軸的旋轉中心應高度同心,聯軸器在安裝時必須精確找正、對中,否則聯軸器會產生很大應力,嚴重影響軸、軸承和軸上其他零件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臺機器和基礎振動或損壞。一般情況下,減速機固定在先,安裝電機時要仔細調整,使2根軸的同軸度控制在允許誤差范圍(0.1mm)內,如果超過這個允許誤差范圍,減速機運行時就會產生很大的軸向力,而聯軸器(偶合器)只能緩沖一部分作用力,其余的力有損于軸,縮短軸的使用壽命。因此,減速機和電機聯軸器的找正是安裝和檢修過程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減速機的密封和通氣
在減速機上部裝有通氣帽,以便當減速機內溫度升高時保持齒輪箱箱體內外氣壓平衡,確保減速機安全、可靠運行。
齒輪箱安裝(包括調試和大修)后人工盤動應靈活,無卡滯現象,齒面接觸斑點應達到技術要求。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加注規定的齒輪油并達到油標刻度線。齒輪箱在正式使用之前空載運轉,此時可以利用電機帶動齒輪箱。經檢查,當齒輪箱運轉平穩,無沖擊振動和異常噪聲,潤滑情況良好,且各處密封和結合面不漏油,齒輪箱才能與機組一起投入試運轉。
齒輪箱的潤滑十分重要,良好的潤滑能夠對齒輪和軸承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為此,必須高度重視齒輪箱的潤滑問題,嚴格按照規范保持潤滑系統長期處于狀態。齒輪箱常采用強制潤滑。因此,配備可靠的潤滑系統尤為重要。齒輪箱一般設置稀油站,油液由齒輪泵從油箱中吸出,經雙筒網式過濾器、換熱器,直接輸送到齒輪箱的潤滑管路,對各部分的齒輪和傳動件進行潤滑。稀油站油路中加一個流量變送器,監測潤滑油的流量。無論油管出口和管路靜壓大還是小,在電動機轉動條件下油泵是否打油,只要管路有流量即能滿足潤滑條件。稀油站壓力繼電器測量管路上的油壓,通過過濾器濾前濾后的壓力來反映設備的潤滑情況,在齒輪箱運轉前先啟動潤滑油泵,待各個潤滑點都得到潤滑并間隔一段時間后方可啟動齒輪箱。管路中采用壓力控制器和油量控制器來監控潤滑油供應。如供油發生故障,監控系統將立即發出報警信號,使操作者能迅速判定故障并加以排除。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