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3D打印概念提出至今,已經過去了數十個年頭。從1986年3D打印技術誕生到現在,經過30多年的技術積累,已經形成了了金屬3D打印和非金屬3D打印兩種技術流派。關于金屬3D打印和非金屬3D打印孰優孰劣的爭論,也讓3D打印這片“寧靜的湖泊”蕩起朵朵漣漪。
就國內而言,3D打印廠商目前大多選擇SLA和SLM兩種技術路徑,SLM在近期尤為火熱。SLM全稱選擇性激光熔融,是一種通過激光器對金屬粉末直接進行熱作用,使其*融化在經過冷卻成型的技術。通常來講,SLM這種3D打印技術正在從縮短生產時間、提高功能性、減少零件數量、提升設計自由度、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等方面,為工業制造注入強大的產品重塑能力。
在金屬3D打印工藝中,金屬粉末的質量好壞是影響最終打印部件結構及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制粉水平與國外接近但仍存在差距。提高金屬粉末、產品制作材料的性能已經成為業內人士鉆研的一大重要課題。畢竟金屬粉末質量越好,粒徑越小,打印出的產品致密性、機械性能越好。
綜合比較而言,相比傳統制造模式,非金屬3D打印的優勢主要在于可定制和無模化,但受限于材料性能,其主要用于模具和樣品的生產,數量和價格都很難擴充起來;而金屬3D打印除了具備無模化可定制優勢外,在打印效率、打印質量、打印精度上相比傳統金屬加工工藝都有更為明顯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金屬3D打印能夠完成傳統工藝無法制造的高復雜度、高精密度零部件的打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汽車領域,3D打印存在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發展前景可期。一些汽車企業在車輛制造輕量化、智能化的趨勢下也開始借助3D打印技術進行內飾制造和零部件定制。從1991年起,寶馬汽車就將3D打印零部件納入概念車研發體系中,足見其前瞻性視野。在過去十年間,寶馬汽車已經借助3D打印技術生產了100萬個零部件,產量在汽車行業內達到較高水平。
換個角度來看,不管是汽車輪胎還是航天航空,3D打印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離不開三個重要的因素,即設備、材料、工藝。一款高質量產品的面世,不僅需要性能優良的材料,也需要創新性工藝和高穩定性的3D打印機。非金屬3D打印和3D打印在各領域應用的鋪開,都需要注重工藝、設備、材料之間的關系。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