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隨著鐵路行業全面提速,全面高鐵化時代已經來臨,而相應的鐵路裝備制造業的需求也日益加劇,特別是在鐵路裝備制造業全面推行精益生產的時代。
2014年,南京中車浦鎮公司物流公司為滿足精益生產和智能制造需要,自主研發了智能物流解決方案(L2M),通過循環取料平臺、精益物流MES、精益制造MES、SLP生產流水線、供應鏈協同平臺,以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手段,與精益生產,與鐵路裝備制造業業務特性進行全面融合,形成工位“定點配餐”物流供應模式,大幅度提升生產組織效率,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未來智能制造,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礎。
一、基于精益生產的智能物流全面解決方案的主要特點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自2008年開始推行精益生產,精益生產對物流和配套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小批量、多品種、多項目生產形勢,要求物流和配套必須做到準時化、套餐化。根據這一要求,浦鎮工業物流應運而生,通過幾年努力,逐步建立起基于工位制、節拍化生產的智能物流供應系統,即中車浦鎮工業數字化平臺(L2M)。
1、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是精益、信息化與業務三者融合。它關注的不僅是內部流程再造,和物流自身,在前端,可促進精益流程管理的進一步優化,通過異常拉動,發現改善源頭,促進精益流程日臻完善。在供應鏈上游,該方案與供應商實現無縫對接,并通過ERP實現外部物流、內部“微庫”以及倉儲和“套餐”的無人值守全程管理。在生產流程上,該方案實現與生產組織、物資采購及節拍化制造過程的聯動,通過信息化平臺,與企業生產組織體系融為一體,是企業實現生產“一個流”的堅強保證。
2、對傳統物流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與變革。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有很多制造型企業往往“重產品生產、輕物流管理”,對內部物流環節的綜合優化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物流管理在資源流通中的杠桿調節作用,導致企業內部物流存在諸如對市場需求變化反應慢、訂單交付不及時、物料到達不準時、車間物料調動混亂、零部件配套性差、庫存及生產成本過高、生產效率低下和物料浪費等嚴重問題。據統計數據顯示:在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物料用于加工與檢驗環節的時間僅占5%,而其余95%的時間則處于儲存、裝卸、輸送和等待加工狀態。制造成本的20%~40%直接與物流環節的流通時間相關。重“物”輕“流”的管理現狀使企業組織效率、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長期在低位徘徊。
3、實現內外部物流全流程的集約化管理。以MES系統為主要特征,通過與ERP對接,形成貫穿制造過程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工位制為核心的企業級信息化管理平臺,作為產品制造及關聯部門的日常業務操作與管理平臺。包括業務流程管理;信息采集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知識積累和管理。實現一體化、電子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精益生產模式,提高現場執行力和管理水平。優化提升了現有的業務流程,形成了信息化體系下的新業務模式,實現職責更加清晰:考核體系量化:管理人員信息實時化、決策清晰化。
4、為企業智能制造提供保證,奠定基礎。在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過程中,智能物流解決方案已實現超越,成功破解物流供應“死結”,并取得成功。在發展理念和發展速度方面,該解決方案與水平的步伐不相上下,為中國企業智能制造步伐加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應用案例
南京中車浦鎮工業物流有限公司精益化智能物流解決方案,首先在中車浦鎮公司新廠區得全面驗證。該方案應用前,企業物流和配套始終是阻礙精益節拍化運行的主要問題,因配套不能準時化和套餐化,節拍化就成為空談,精益生產前期各項工作都付之東流。
2014年開始,浦鎮工業物流集中力量進行了研發,形成了L2M平臺下一系列產品,這些產品的運用,打通了工位制節拍式生產的阻梗,使生產組織和提升效率成為可能。
節省了大量的物流費用。從事倉儲、配送人員由原來190人降到目6人,交接次數由過去4次降低到0次。車間生產工位與過去相比減少了70%以上的物料類異常,每天生產工位的計劃兌現率達到99%以上,月度計劃兌現率實現99%。在場地不增,生產臺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準時化配送,生產效率翻倍提升,浦鎮公司城軌車輛產能從過去400輛到現在1000多輛,但物流成本降低了27%。
通過精益智能物流,公司物流配送時間把控準時準點,員工無需加班,在保證生產效益與效率同時,增加員工幸福度。精益智能物流解決方案不僅成為新的,也吸引業內廣泛關注。
2016年公司累計接待了行業內外共計300多批3000多人次現場觀摩學習,國內咨詢培訓機構愛波瑞與百仕瑞與浦鎮公司合作,以物流中心為進行公開課培訓。目前公司對外服務網絡覆蓋到江蘇、河北、遼寧、廣州、山東、山西、上海、天津等城市,為60多家企業提供全程服務。其中服務的西飛公司和上海動車所,該系統為解決航空和高鐵檢修難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發展趨勢
基于工位制節拍化生產的智能物流,不僅是精益生產的重要突破,隨著企業智能制造步伐的加快,該系統方案也為智能制造創造了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能物流系統作為企業智能制造平臺的一部分,在未來要體現“一化、三融合”。
“一化”:指實現人機一體化。以數字化和云平臺為依托,智能物流系統未來更強調智能,通過機器輔助人,人輔助機器,最終實現人機合一。系統本身具有更復雜的系統思維,不僅無人值守,更可提前預警,發現并自動解決問題。人作為管理者,更多地參與機器賦能和戰略實施。
“三融合”:一是實現與企業智能制造平臺更好的融合。現階段下,智能物流還只是一個區域性和部分過程的智能體系,未來在企業完成智能制造體系和平臺搭建過程中,要實現與市場、研發、設計、技術、工藝、質量、運營和售后服務過程的融合與對接,幫助企業打通橫向縱向集成,搭建生產流程自動化到智能化轉變的橋梁。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綠色、高效、柔性的生產模式的智能工廠。
二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與虛擬技術融合。企業和用戶隨時可以在虛擬工廠查看訂單執行情況,包括物流配送、產品品質、過程質量以及存在問題;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訂制相關配件和產品,智能物流系統可以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并保證按期高品質交付。
四是實現企業現代管理融合。智能物流的目標是建立“一體三翼”的智能制造管理矩陣,在工業數字化智能平臺上,構建智能管理、智能運營、智能產品三大機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創造核心競爭力。
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RFID技術作為物聯網的基礎學科,其發展空間不可。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溯源,RFID技術無處不在。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1271141964@qq.com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