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一個21世紀全新生成的新詞匯,已經和智慧城市、智慧物聯等并列為城市發展的必要表現。智慧校園顧名思義,是基于RFID技術發展而來的體系。
10月17日,南昌市印發《南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將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手段,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全覆蓋,重點抓好智慧校園示范校建設,推進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計劃到2020年,全市共完成50所星級“智慧校園”建設。
根據相關要求,各學校要對接江西省教育省域網,實現省、市、縣(區)、校四級高速互連;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提升南昌教育城域網帶寬,實現南昌教育城域網萬兆核心,市、縣(區)兩極萬兆互連,縣(區)、校千兆互連;實現教育數據中心上移,建設市級教育數據中心,鼓勵縣(區)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利用政府或第三方成熟的數據中心,縣(區)要逐步將各類分散部署的信息化應用向數據中心遷移,市級教育數據中心可為有需求的本級和下級應用提供云服務。
我市將打造南昌教育云服務平臺,實現省、市、縣(區)三級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橫向平臺開放統一,縱向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創建南昌教育應用“生態云”,樹立“政府搭平臺、企業建應用、學校用服務”的理念,兼顧區域整體教育理念和學校特色。建設南昌教育云服務閉環,提升平臺支撐教育資源、應用及業務管理、監測評價和公共服務的水平,實現基礎數據及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形成南昌教育信息云服務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計劃》提出,優化教學資源應用生態,逐步建立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信息化應用全覆蓋。建立資源開發機制,政府購買公益性普惠資源,鼓勵企業積極提供云端支持、動態更新的適應混合學習、泛在學習等學習方式的新型數字教育資源及服務。完善資源應用機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我市要求,各學校要實現從基礎設施(網絡、終端、教室等)、資源(教材、圖書、講義等)到應用(學習、教學、管理、生活等)的數字化;采用云服務模式實現信息化應用全覆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提升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實現學習方式和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形成軟硬件基礎環境、數字教育資源、智慧應用和機制保障四個評價維度的智慧校園建設框架。到2020年,全市共完成50所星級“智慧校園”建設。
另悉,我市將推進RFID智慧圖書館建設,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圖書館全覆蓋,構建全市中小學智慧圖書館云平臺和門戶網站;推進VR實驗室建設,建設虛擬現實資源云平臺,開展虛擬現實課程資源建設,組織和參加各級各類虛擬現實教學應用大賽,提升職業學校虛擬現實教育應用水平。推進創客空間建設,構建全市統一的創客教育云管理平臺和創客教育門戶網站,開展創客教學大賽,提升全市教師創客教學應用水平。推進課堂教學評價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平臺課堂分析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未來這一模式將會在全國推廣,這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必要一環。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