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苦、辛,寒。
【歸經】入肝、脾、肺三經。
功效主治
1.祛風清熱:天胡荽味辛性涼,辛散祛風,可清熱,入心肺二經,具有祛風清熱之功。適用于風火赤眼,咽喉腫痛。
2.解毒消腫:天胡荽味苦性寒,苦辛通降,性寒清熱,具有解毒消腫之功。適用于癰腫疔瘡,跌打瘀腫之癥。
3.利尿除濕:天胡荽辛散行氣,苦泄除濕,性寒能清。具有清熱利尿,除濕退黃之功,適用于黃疸,淋濁之癥。
4.止咳化痰:天胡荽辛開苦降,性寒入肺經,善清肺熱,具有止咳化痰之效。肺主氣,喜清肅,風邪外來,使肺失清肅,氣逆而咳,與痰熱相聚則為風熱之痰。癥見:咳嗽劇作,咳時面赤握拳,彎腰曲背,目睛紅赤,涕淚皆出,痰液粘稠,咳后有雞鳴樣回聲,舌苔黃燥,脈象滑數,治宜選天胡荽清熱化痰,瀉肺止咳。
5.清腸止痢:天胡荽具有清熱燥濕、清腸止痢之功,適用于濕熱痢疾,多因飲食不潔,過食生冷,外邪與食滯交阻腸腑,大腸傳導功能失職,濕熱相搏,臟腑脈絡受損所致,其癥特點:腹痛,下痢赤血,里急后重,兼見肛門灼熱,小溲短赤,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用天胡荽清熱除濕,濕熱去,病則愈。
鑒別應用:
菊花味苦微寒,寒中有甘,入肝、肺,腎經。可升散肺經風熱,能清泄肝經之熱,又兼養益肝陰,平降膽陽肝火以清熱解毒。天胡荽味辛苦性寒,善祛風清熱,解毒消腫,兼利尿除濕。二者功同有異,天胡荽祛風清熱力強,用治風火赤眼為優,菊花清肝明目之功較天胡荽為優且可補益肝陰,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陰不足之眩暈、目赤、目翳、視物昏花之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或搗汁。外用:搗敷,塞鼻或搗汁滴耳。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配伍應用】
1.配谷精草:谷精草甘平入肝、胃經,質輕清上浮,長于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天胡荽,辛散祛風,性寒清熱,具有祛風清熱之效,適用于風火赤眼;二者相伍,相使相助,祛風清熱作風增強。治宜風熱、肝熱之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翳膜等癥。
2.配射干:射干苦寒入肝,長于降火解毒,行血消痰,天胡荽具有祛風清熱,利咽消腫之功,二者相伍,功效益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作用增強。適用于風熱所致咽喉腫痛,或因痰水互結之咽喉不利等。
3.配金銀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咽喉腫痛,癰腫瘡瘍之癥。天胡荽味辛苦,性寒,辛散行血苦降泄火,寒可清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銀花性寒味甘,氣味芳香,既可清風溫之熱,又可解血中之毒,二藥伍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增強,為治癰腫瘡瘍之要藥。
4.配浙貝母:浙貝母苦寒降泄,且具辛散之性,歸心肺二經。具有清化熱痰,止咳散結之功。天胡荽辛開苦降,性寒清熱入肺經,長于清肺熱,止咳化痰,二藥伍用,相輔相成,功效益彰,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適用于痰熱阻肺,咳嗽痰黃粘稠,結胸疼痛及癰腫瘡毒之癥。
5.配豬苓:豬苓甘淡性平,歸腎、膀胱二經。能開腠利竅,滲濕利水,如《藥品化義》曰:“豬苓味淡,淡主于滲,入腎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zui捷……。”天胡荽具有清熱,利尿除濕之效,兼有清腸止瀉之功,二藥伍用,相使相助,共奏清熱,利尿除濕之功。廂治淋濁尿閉,水腫脹滿,濕熱黃癥之癥zui為適宜。
如果想了解更多中藥材知識,請登錄我公司:( )或直接制藥工藝部:<>咨詢,我廠將為您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下一篇:CKD電磁閥的功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SAMPE中國第二十屆國際先進復合材料展覽會
展會城市:北京市展會時間: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