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層式恒溫恒濕試驗箱日常工作原理深度解析
在材料研究、電子產品研發、工業生產質量檢測等諸多領域,精準模擬特定溫濕度環境對測試產品性能至關重要。復層式恒溫恒濕試驗箱憑借其設計與先進技術,可在不同層間營造差異化溫濕度條件,高效滿足多樣化測試需求。以下深入剖析其日常工作原理。

一、核心結構搭建工作基礎
復層式恒溫恒濕試驗箱一般具備雙層或三層結構,各層為獨立試驗空間。以常見三層結構為例,由上至下分為上層、中層和下層。箱體整體框架多采用高強度鋼材打造,確保穩固性。內外箱體間填充聚氨酯泡沫、玻璃纖維棉等高效保溫材料,極大降低層與層之間及箱體與外界的熱量交換,維持各層溫濕度穩定。內箱體通常選用不銹鋼材質,像 SUS304 或 SUS316,因其出色的耐腐蝕性,能適應高濕、高低溫等嚴苛環境,且表面光潔,便于清潔維護,防止污染物影響試驗結果;外箱體多為冷軋鋼板經靜電噴涂處理,美觀且防銹。
二、獨立溫控系統實現精準調溫
(一)加熱系統
各層均配備獨立加熱裝置,常用鎳鉻合金加熱絲。這種材料電阻率高、抗氧化性佳,可快速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當層內溫度低于設定值,控制器接收溫度傳感器(如精度可達 ±0.1℃的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反饋信號后,迅速增大流經加熱絲的電流,提升加熱功率,促使溫度快速上升。例如,某型號試驗箱上層在 30 分鐘內可從常溫升至 80℃,升溫速率精準可控。
(二)制冷系統
制冷系統多采用壓縮機制冷循環。以渦旋式壓縮機為例,電機帶動偏心輪旋轉,使動靜渦旋盤相對運動實現制冷劑壓縮。制冷劑在蒸發器吸收箱內熱量氣化,被壓縮機吸入壓縮后,在冷凝器向外界散熱冷凝,經節流裝置降壓后重回蒸發器,循環往復實現降溫。通過精準控制壓縮機啟停時間、制冷量,結合溫度傳感器實時反饋,可將每層溫度控制精度穩定在 ±0.5℃以內。如低溫層溫度可低至 - 70℃,滿足極寒環境模擬需求。

三、濕度調控機制維持濕度穩定
(一)加濕系統
蒸汽加濕是常見方式,通過電加熱使水箱中的水迅速轉化為蒸汽,蒸汽經管道均勻輸送至箱內提升濕度。當層內濕度低于設定值下限,控制器開啟加濕裝置,精確控制蒸汽產生量,實現濕度穩定上升。部分試驗箱也會采用超聲波加濕,利用超聲波高頻震蕩將水霧化成微小顆粒釋放到箱內,加濕效率高且均勻性好。
(二)除濕系統
冷凝除濕是主要手段,制冷系統工作使蒸發器表面溫度降低,箱內空氣中水汽遇冷在蒸發器表面凝結成水滴,通過排水管道排出箱外,從而降低濕度。當濕度高于設定值上限,除濕系統自動啟動,將濕度調控至目標范圍。此外,部分高級試驗箱會配備轉輪除濕技術,利用吸濕轉輪吸附水分,再通過再生裝置脫附水分,實現連續高效除濕,確保在不同濕度要求下都能精準調控。
四、氣流循環系統保障環境均勻
為使各層內溫濕度均勻分布,試驗箱每層都設有獨立氣流循環系統。系統由多翼式離心風機、風道、導流板等構成。風機提供動力,驅動空氣在箱內循環流動。空氣先流經溫濕度處理單元,即加熱、制冷、加濕、除濕裝置,被調節至目標溫濕度后,經導流板引導,均勻吹向樣品區域。例如,中層氣流循環系統可將箱內不同位置溫度差異控制在 ±1℃以內,濕度差異控制在 ±3% RH 以內,保證試驗樣品處于一致環境,提升測試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五、智能控制系統協調設備運行
智能控制系統是試驗箱的 “大腦”,多采用微電腦控制技術,配備液晶顯示屏與操作按鍵或觸摸屏。操作人員可便捷設置各層溫濕度參數、試驗時間、循環次數等程序。運行中,溫濕度傳感器實時采集各層數據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運用 PID(比例 - 積分 - 微分)控制算法,精準調節加熱、制冷、加濕、除濕及風機等設備運行狀態,使各層溫濕度始終維持在設定范圍內。同時,控制系統還具備故障診斷、報警功能,如遇設備故障或參數異常,能及時發出警報并顯示故障信息,方便工作人員排查維修,保障試驗順利進行。
復層式恒溫恒濕試驗箱通過精妙的結構設計,以及溫控、濕度調控、氣流循環和智能控制系統協同運作,為各行業提供了可靠的溫濕度模擬環境,在產品研發、質量檢測等環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產業不斷提升產品性能與質量 。

CIEME2025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沈陽市展會時間: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