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傳統的生物窗口成像,近紅外二區(NIR II, 1000~1700 nm)生物成像成為了當前科學研究的重點方向,可見光(400~750 nm)和近紅外一區(NIR I, 750~900 nm)熒光成像技術, 由于發射波長短, 不能很好的抑制生物組織內光子的散射, 而近紅外二區發射的波長較長,能增強生物組織的光吸收, 使得穿透的深度更深, 具有更高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
短波紅外相機在900-1700nm具有優異的探測性能,多種靈敏度短波相機能夠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近紅外二區成像應用當中。
圖1-近紅外二區宏觀活體成像示意圖
圖2-靜脈注近紅外二區熒光染料
如上圖所示,在小鼠體內注射近紅外二區熒光染料,選擇適配的光學成像鏡頭。雖然近紅外二區發射的波長較長,能增強生物組織的光吸收, 使得穿透的深度更深, 但是發射出的熒光還是處于弱光等級,需要利用深度制冷短波紅外相機進行成像探測。圖2所拍攝照片是采用LD-SW6401725-80-U相機進行拍攝。
在近紅外Ⅱ區生物成像技術的推動下,近紅外二區熒光探針材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出現了像碳納米管、熒光量子點、稀土金屬、共軛聚合物、小分子等在近紅外二區表現出的優異熒光性能的材料。將它們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無機納米材料、基于共軛聚合物的NIR-Ⅱ區染料、基于有機小分子的NIR-Ⅱ區染料;這些材料不僅僅為近紅外二區生物成像提供了成像條件,還在光熱和光動力治療、藥物輸送和外科手術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在前期制備近紅外二區熒光探針的研究中,深度制冷短波紅外相機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此類熒光探針材料波段大多在1200mm以上,常規相機無法進行試劑發光性的檢測。下圖為采用LD-SW6401725-80-U拍攝近紅外二區熒光試劑圖像。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CIEME2025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沈陽市展會時間: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