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资源网视频在线观看新浪,日本春药精油按摩系列,成人av骚妻潮喷,国产xxxx搡xxxxx搡麻豆

您現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網>技術中心>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存在的問題

直播推薦

更多>

企業動態

更多>

推薦展會

更多>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存在的問題

2009年03月17日 18:05:28人氣:702來源:煙臺勾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來,隨著“兩網”改造的深入和電網運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遠方集中監視、控制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又減少了人為誤操作的可能。采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應用的方向,也是電網發展的趨勢,但同樣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如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標準問題,以及運行和檢修的管理體制等問題。基于運行經驗,該文介紹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從技術、管理、人員素質等方面闡述了當前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實際應用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站內監控功能;通信規約;設備選型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是我國電力行業中的熱點之一。它既是電力建設的需要也是市場的需要,我國每年變電站的數量以3%~5%的速度增長,每年有千百座新建變電站投入運行;同時根據電網的要求,每年又有不少變電站進行技術改造,以提高自動化水平。近幾年來我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無論從國外引進的,還是國內自行開發研制的系統,在技術和數量上都有顯著的發展。 
    但工程實際當中,部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功能還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存在問題較多,缺陷率很高,不能實現真正的無人值班。 
    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1技術標準問題 
    目前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設計還沒有統一標準,因此標準問題(其中包括技術標準、自動化系統模式、管理標準等問題)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1.1生產廠家的問題 
    目前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選型當中存在著如所選系統功能不夠全面,產品質量不過關,系統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等情況,主要有以下問題: 
    ?由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的生產廠家過分重視經濟利益,用戶又過分追求技術含量,而不重視產品的性能及實用性,因而一批技術含量雖較高,但產品并不過關,甚至結構、可靠性很差的所謂高技術產品不斷被使用。廠家只要有人買就生產,改進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產品生產過程中缺乏起碼的質量保證措施,有些外購部件更是缺乏管理,因而導致部分投產的變電站問題較多; 
    ?有些廠家就某產品只搞技術鑒定,沒搞產品鑒定; 
    ?另外,生產廠家對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功能、作用、結構及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宣傳和介紹不夠,導致電力企業內部專業人員對系統認識不透徹,造成設計漏洞較多。 
    1.1.2不同產品的接口問題 
    接口是綜合自動化系統中非常重要而又長期以來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問題之一,包括RTU、保護、小電流接地裝置、故障錄波、無功裝置等與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與主站、通信控制器與模擬盤等設備之間的通信。這些不同廠家的產品要在數據接口方面溝通,需花費軟件人員很大精力去協調數據格式、通信規約等問題。
當不同廠家的產品、種類很多時,問題會很嚴重。 
    如果所有廠家的自動化產品的數據接口遵循統一的、開放的數據接口標準,則上述問題可得到圓滿解決,用戶可以根據各種產品的特點進行選擇,以滿足自身的使用要求。 
    1.1.3抗干擾問題 
    關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抗干擾問題,亦即所謂的電磁兼容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然而卻常常被忽視的方面。傳統上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出廠時抗干擾試驗手段相當原始,僅僅做一些開關、電焊機、風扇、手提等定性實驗,到現場后往往也只加上開合斷路器的試驗,一直沒有一個定量的指標,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抗干擾措施是保證綜合自動化系統可靠和穩定運行的基礎,選擇時應注意,合格的自動化產品,除滿足一般檢驗項目外,主要還應通過高低溫試驗、耐濕熱試驗、雷電沖擊電壓試驗、動模試驗,而且還要重點通過四項電磁兼容試驗,分別是:1MHz脈沖干擾試驗、靜電放電干擾試驗、輻射電磁場干擾試驗、快速瞬變干擾試驗。 
    1.1.4傳輸規約和傳輸網絡的選擇問題 
    變電站和調度中心之間的傳輸規約。目前國內各個地方情況不統一,變電站和調度中心之間的信息傳輸采用各種形式的規約,如部頒CDT、SC-1801、DNP3.0等。 
    1995年IEC為了在兼容的設備之間達到互換的目的,頒布了IEC60870-5-101傳輸規約,為了使我國盡快采用遠動傳輸的標準,1997年原電力部頒布了101規約的國內版本DL/T634-1997,并在1998年的桂林會議上進行了發布。該規約為調度端和站端之間的信息傳輸制定了標準,今后站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與遠方調度傳輸協議應采用101規約。 
    站內局域網的通信規約。目前許多生產廠家各自為政,造成不同廠家設備通信連接的困難和以后維護的隱患。 
    1997年IEC頒布了IEC60870-5-103規約,國家經貿委在1999年頒布了103規約的國內版本DL/T667-1999,并在2000年的南昌會議上進行了發布,103規約為繼電保護和間隔層(IED)設備與變電站層設備間的數據通信傳輸規定了標準,今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站內協議要求采用103規約。 
    電力系統的電能計量傳輸規約。對于電能計量采集傳輸系統,IEC在1996年頒布的IEC60870-5-102標準,即我國電力行業標準DL/T719-2000,是我們在實施變電站電能計量系統時需要遵守的。 
    上述的三個標準即常說的101、102、103協議,運用于三層參考模型(EPA)即物理層、鏈路層、應用層結構之上,是相當一段時間里指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的三個重要標準。這些標準是按照非平衡式和平衡式傳輸遠動信息的需要制定的,完滿足電力系統中各種網絡拓撲結構,將得到廣泛應用。 
    IECTC57即將制定無縫遠動通信體系結構,具有應用開放和網絡開放統一的傳輸協議IEC61850。該協議將是變電站(RTU或者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到控制中心的*通信協議,
也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甚至控制中心的*的通信協議。目前各個公司使用的標準尚不統一,系統互聯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建設和設備選型上應考慮傳輸規約問題,即在變電站和控制中心之間應使用101規約,在變電站內部應使用103規約,電能量計量計費系統應使用102規約。新的標準IEC61850頒布之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從過程層到控制中心將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 
    1.1.5開放性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應能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的互操作性(互換性);系統應能包容變電站自動化技術新的發展要求;還必須考慮和支持變電站運行功能的要求。而現有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卻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各廠家的設備之間接口困難,甚至不能連接,從而造成各廠家各自為政,重復開發,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另外,各種屏體及設備的組織方式不盡相同,給維護和管理帶來許多問題。 
    在我們現有的綜合自動化設備中,廠家數量較多,各廠不同系列的產品造成產品型號復雜,備品備件難以實現,設備運行率低的問題。 
    1.2組織模式選擇的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的方案隨著變電站的規模、復雜性、變電站在電力系統的重要地位、所要求的可靠性以及變電層和過程層總線的數據流率的不同而變化。如果一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式選擇合適的話,不僅可以節省投資、節約材料,而且由于系統功能全、質量高、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更便于運行操作。因此,把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擇關,意義十分重大。 
    目前應用較廣泛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和全分散式三種類型。現將三種結構形式的特點簡述如下。 
    集中式:集中式結構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采用不同檔次的計算機,擴展其外圍接口電路,集中采集變電站的模擬量、開關量和數字量等信息,集中進行計算與處理,分別完成微機控制、微機保護和一些自動控制等功能。這種系統結構緊湊、體積小、可減少占地面積、造價低,適用于對35kV或規模較小的變電站,但運行可靠性較差,組態不靈活。 
    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將配電線路的保護和測控單元分散安裝在開關柜內,而高壓線路和主變壓器保護裝置等采用集中組屏的系統結構。此結構形式較常用,它有如下特點: 
    ?10~35kV饋線保護采用分散式結構,就地安裝,可節約控制電纜,通過現場總線與保護管理機交換信息。 
    ?高壓線路保護和變壓器保護采用集中組屏結構,保護屏安裝在控制室或保護室中,同樣通過現場總線與保護管理機通信,使這些重要的保護裝置處于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對可靠性較為有利。 
    ?其他自動裝置中,如備用電源自投控制裝置和電壓、無功綜合控制裝置采用集中組屏結構,安裝于控制室或保護室中。 
    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以一次主設備如開關、變壓器、母線等為安裝單位,將控制、I/O、閉鎖、保護等單元分散,就地安裝在一次主設備屏(柜)上。
站控單元通過串行口與各一次設備相連,并與管理機和遠方調度中心通信。它有如下特點: 
    ?簡化了變電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縮小了控制室的面積。 
    ?減少了施工和設備安裝工程量。由于安裝在開關柜的保護和測控單元在開關柜出廠前已由廠家安裝和調試完畢,再加上鋪設電纜的數量大大減少,因此現場施工、安裝和調試的工期隨之縮短。 
    ?簡化了變電站二次設備之間的互連線,節省了大量連接電纜。 
    ?全分散式結構可靠性高,組態靈活,檢修方便,且抗*力強,可靠性高。 
    上述三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推出,雖有時間先后,但并不存在前后替代的情況,變電站結構形式的選擇應根據各種系統特點和變電站的實際情況,予以選配。如以RTU為基礎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可用于已建變電站的自動化改造,而分散式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更適用于新建變電站。 
    由于微處理器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結構體系不斷完善,全分散式自動化系統的出現為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型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選擇余地。伴隨著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應用的增多,無論是新建、擴建或技改工程,其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型都應該嚴格執行有關選型規定,力求做到選型規范化。經選用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不僅要技術*、功能齊全、性能價格比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和適用性好,而且要求生產廠家具有相當技術實力,有一定運行業績和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1.3電力管理體制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關系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建設,使得繼電保護、遠動、計量、變電運行等各專業相互滲透,傳統的技術分工、專業管理已經不能適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變電站遠動與保護專業雖然有明確的專業設備劃分,但其內部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旦有設備缺陷均需要兩個專業同時到達現場檢查分析,有時會發生推諉責任的情況,造成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而且兩專業銜接部分的許多缺陷問題成為“兩不管地帶”,不利于開展工作。 
    在專業管理上,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的運行、檢修、檢測,尤其是遠動系統的實時性、遙測精度、遙信變位響應速度、信號復歸和事故總信號等問題仍需要規范和加強;對傳動實驗及通道聯測的實現、軟件資料備份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課題內容。 
    1.4運行維護人員水平不高的問題 
    解決好現行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管理體制和技術標準等問題的同時,還要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隊伍。 
    目前,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絕大部分設備的維護依靠廠家,在專業管理上幾乎沒有專業隊伍,出了設備缺陷即通知相應的廠家來處理,從而造成缺陷處理不及時等一系列問題。 
    要想維護、管理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首先要成立一只專業化的隊伍,培養出一批能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加寬相關專業之間的了解和學習。
其次,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專業的劃分應盡快明確,杜絕各基層單位“誰都管但誰都不管”的現象。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專業的明確,對于加強電網管理水平,防止電網事故具有重大意義。 
    2結束語 
    近年來,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正在朝著網絡化、綜合智能化、多媒體化的方向發展。 
    鑒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當前還缺乏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這就需要與之相關的各崗位的電力工作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到其規律性,不能因循守舊,而應根據具體情況,遵循科學、嚴謹的工作原則,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建設,以保證電網安全、經濟、地運行。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1271141964@qq.com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更多 >

工控網機器人儀器儀表物聯網3D打印工業軟件金屬加工機械包裝機械印刷機械農業機械食品加工設備制藥設備倉儲物流環保設備造紙機械工程機械紡織機械化工設備電子加工設備水泥設備海洋水利裝備礦冶設備新能源設備服裝機械印染機械制鞋機械玻璃機械陶瓷設備橡塑設備船舶設備電子元器件電氣設備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聯系電話0571-89719789
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領域“互聯網+”服務平臺
智能制造網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智能制造網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智能制造網

抖音號:gk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智能制造網

公眾號:智能制造網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智能制造網

快手ID:gkzhan2006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關閉
企業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万山特区| 永昌县| 禹州市| 新丰县| 东光县| 射阳县| 肇东市| 乌拉特后旗| 宜都市| 新郑市| 嘉兴市| 宜春市| 洛川县| 翼城县| 大埔区| 伊宁县| 三亚市| 邯郸县| 乌恰县| 锦屏县| 元朗区| 涟水县| 曲松县| 青冈县| 廉江市| 广南县| 昌江| 建瓯市| 英吉沙县| 鱼台县| 绥江县| 富裕县| 利川市| 施甸县| 永昌县| 保定市| 双柏县| 靖西县| 华阴市|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