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在80年代早期,RISC架構的處理器在單位成本上提供比CISC處理器高幾個數量級的性能。正是在這個時期,CISC處理器的一族(In的x86)漸漸侵占*。到了大約90年代中期,In的CPU終于擁有了同 RISC 相提并論的性能(雖然以高的多的芯片復雜性為代價),并將后者趕進了一個狹窄的市場。 而在當前英特爾至強系列處理器,專為服務器和工作站來設計的CPU,具有幾種不同的構架,具有的強大處理性能。突出的特點就是集成了QPI內存控制器,內存和CPU之間的數據通信不再經過北橋控制芯片,突破了CPU和內存之前數據交換的瓶頸。隨著英特爾32納米技術的普及,英特爾至強四核或者六核以其強大的運算能力成為當前服務器/工作站CPU的*。 高速網絡連接 (1000 Mbit/s 或者更高): 當今的工作站集成基本都是1000Mbit的網卡 大屏幕的顯示器: 傳統的CTR和普通液晶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專業圖形處理和模擬仿真等在色彩和屏分的需求,專業的顯示器如DELL U2410已經成為主流。 高性能的3D圖形硬件:工作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跟圖形軟件結合的,當前的軟件上已經發展OPENGL4.1和DIRECT 11,只支持之前版本的專業圖形卡以及非專業的游戲顯卡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日前主流專業顯卡有麗臺系列的Q600,Q2000,Q4000,Q5000,Q6000以及ATI的V8800和V9800。 磁盤冗余存儲: 通俗來說就是做RAID。90年代在PC市場從未流行,SCSI是一個的控制接口,對于磁盤需要同時接受多重訪問請求的場合尤為有效。這使得它適合在服務器中使用,但是這種特性對于絕大多數是單用戶操作系統的桌面PC來說就毫無優勢。目前,桌面系統獲得更多的多用戶能力(由于Linux數量的增長),新的磁盤接口SATA擁有近似SCSI的速度和較低的成本,更新一代的SAS硬盤擁有更快的速度。而冗余陣列在目前來說就是多個SATA硬盤按照不同的RAID模式組建的存儲陣列,常用的有RAID 0 1 5 6 10,除了RAID 0,其他模式必須要三塊或者三塊以上的硬盤,磁盤陣列的好處有兩個:A 成幾倍的增加磁盤存取速度;B 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一塊或者多塊磁盤壞掉,更換磁盤后可以通過RAID重構。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1271141964@qq.com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