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精英】由中國互聯網協會、新華網、螞蟻金服主辦的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峰會在京召開。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示,螞蟻金服致力于成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引擎,為新金融新經濟、民眾新生活、信用中國構建基礎設施。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
2016年3月17日正式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自此,新型智慧城市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推出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
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白皮書發布
錢包里的現金越來越少,帶上手機就可以在城市暢行無阻;車輛違法繳罰、公積金查詢、查稅辦稅、看病掛號都不用再去窗口排隊,手機上就能輕松搞定;看似“虛擬”的信用評分正在帶來更多的實惠和便利……這些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福利。
此番峰會上,互聯網+百人會、螞蟻金服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型智慧城市·螞蟻模式》白皮書認為,技術進步是讓城市“智慧”起來的大推動力,并將新型智慧城市總結為三個“新”:新空間、新生活、新治理。互聯網+百人會發起人張曉峰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新的發展方向、新的治理模式和居民新的生活方式”。
峰會現場發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螞蟻模式”的“六維模型”,勾畫未來城市的藍圖。張曉峰解讀稱,“‘普惠+’讓城市充滿溫情,‘信用+’讓城市洋溢信任,‘生活+’讓智能走近身邊,‘智能+’讓未來流行,‘生態+’讓結構合理,‘安全+為發展護航。”
“互聯網+”醫療突出,
“互聯網+”政務挑戰大
從報告公布的各分項指數可以看出,“互聯網+”正在推動社會服務各領域加速創新,其中醫療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城市“互聯網+”醫療指數,均值僅今年前三季度就增長了214%。“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由中國互聯網協會、螞蟻金服發布。
目前全國有1100家公立醫院加入“未來醫院”,通過手機就能實現掛號、繳費、查報告等全流程移動就診服務,平均節省患者就診時間50%,大大提升就醫體驗,改善門診秩序,此外還出現了“先診療后付費”的信用診療、“電子社保卡+醫保移動支付”、反欺詐防黃牛服務等創新模式。不過,報告也指出,醫療指數的城市差距快速拉大,名地區與后一名指數相差800多倍。
城市“互聯網+”交通指數均值則保持了較快增長,從1月的25.25增長到9月的43.77,其中網約車指數增長了1.67倍。除了網約車外,城市“互聯網+”交通服務,還有掃碼支付出租車、掃碼乘坐公交車、線上購買地鐵票、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繳費等新模式。
城市“互聯網+”政務指數均值從2016年1月的33.87增長到9月的35.88,指數呈穩步增長態勢。報告認為,“互聯網+”政務的挑戰在于城市公共服務流程再造復雜、信息共享協同難、公共部門基礎設施差別大、部分城市創新意識薄弱等。隨著2016年9月2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切實提高政務服務質量與實效,可以預期“互聯網+政務”指數將呈現加速趨勢。
螞蟻金服要做中國新型智慧城市新引擎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示,“螞蟻金服致力于成為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引擎”。他談到,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點在于“以人為本”、“協同治理”、“數據驅動”,螞蟻金服將越來越基礎設施化,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移動政務服務、移動支付之城、信用城市等解決方案。
峰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0月,螞蟻金服已與全國25個省(市、區)政府352個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包括車主服務、政務辦事、醫療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等在內的9大類58種不同類別的服務,已經為超過1.5億用戶提供簡單便捷的服務體驗。
(原標題:井賢棟:螞蟻金服要做智慧城市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