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廠污水處理設備
研究表明,只有比懸浮粒子(絮凝前的單個懸浮粒子)直徑小的氣泡,才能與該懸浮粒子發生有效的吸附作用。在自然水體中,短時間內難以沉淀的懸浮粒子,其直徑大多在10—30m,50m以上的固態懸浮粒子經過幾小時的靜置,可以自然下沉或浮出水面。
2、浮化液粒子主體粒徑在0.25—2.5m之間,其中少量大顆粒之際國內約10m左右。所以1m左右微氣泡對絕大多數懸浮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這也是本案溶氣利用率高的直接原因。
3、處理負荷高 可處理懸浮物(SS)含量高達5000—20000mg/L的廢水,這個指標是任何傳統氣浮所不能達到的。傳統常規氣浮所能分離的SS含量較高一般在1000mg/L左右,僅在SS含量在幾百mg/L左右的廢水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4、簡便實用的壓力溶氣 本設備溶氣罐的設計采用了與傳統理論不同的設計依據,否定了以水力停留時間為主要依據的設計方法,實現了小溶氣大處理量,為增大氣、水接觸面積采用了四級預混和機構,氣、水在幾段時間內即可達到均衡狀態。
5、高效率的氣泡發生器 傳統氣浮由于其釋放器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也對浮選效果產生了致命的影響:如渦凹氣浮采用的是利用高速旋轉的葉輪將吸入的空氣打碎而產生氣泡,且不論高速葉輪旋轉的葉輪會同時將絮凝體攪拌,破壞懸浮物的凝聚,僅是這種產生氣泡的方式就決定了這種結構無法產生10m以下的微氣泡。因為要通過機械剪切產生微氣泡,首先要克服的是氣泡的表面張力,氣泡越小,其表面張力就越大,要消耗的能量就越高。目前獲得的氣泡直徑較小的方法是電解,其次就是壓力溶氣。
機械加工廠污水處理設備
本案所采用的氣泡發生器,以其合理的設計,實現了空氣從溶氣水到微氣泡的*轉化,具有以下優勢:
1)可以較大限度的消除溶氣水的能量,也就是說,可以大限度地使溶氣水從溶解平衡的高能值降到幾乎接近常壓的低能值。溶氣水的消能是能量的轉移,而不是能量的損失。較大消耗,是指獲得物理性能優良的微氣泡的前提下,能量轉換的較高值。本方案所采用的氣泡發生器的消能比可達99.9%,而普通的氣泡發生器較高只能達到95%。
(2)在獲得較大消能比的前提下,具有較快的能量消減速度。也就是說具有較短的能量消減時間,即可以在較短的能量消減時間內獲得較大能量消減比。本案所采用的氣泡發生器的消能時間僅為0.01—0.03秒,而普通氣泡發生器較快也得0.32秒。 (3)溶氣水從高能值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