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落地有聲 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專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但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具有長期性、戰略性,這一戰略的成效的體現還需要時間,而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工業制造業的發展會存在波動,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性是不會改變的。
記者: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面臨哪些困難?是否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苗圩: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陣痛期,這在工業上表現尤為明顯。近幾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滑,2015年已滑落到6.1%。一些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凸顯,突出表現在低端過剩而不足。實際上,低端過剩、不足的問題各個行業普遍存在。究其根源,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商業模式創新、組織管理創新等。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當前與長遠、政府與市場、自主和開放的關系,堅持創新發展方向、積極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優化結構過程中,要注意堅持創新發展路徑。舉一個例子,目前各地發展先進制造業或新興產業的熱情很高,但是存在著“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的現象,甚至出現了“產業低端化”的苗頭,這值得重視和警惕。其中,機器人產業在短短幾年間,全國已建成或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超過40個,還有大量機器人產業園在籌備中。大量“小、散、弱”的企業靠政府補貼而生,還是走搞組裝、重規模的老路。
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說明如何在《中國制造2025》落地中實現地方之間的協調,實現地方差異化發展,的確是一個重點、難點。另一方面這也是自主創新能力依然不足,企業發展存在對跟蹤模仿發展路徑依賴的表現。
這些問題本質上屬于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在發展中,在《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逐步來解決,引導制造業廣大企業堅持創新發展。曾明確指出,要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掌握戰略主動,必須堅持創新發展主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過程,也是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服務發展的過程。
引導社會各方力量推進規劃實施
記者:未來一段時期,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工作又是怎樣安排的?
苗圩:《中國制造2025》將繼續采用年度計劃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每一年的工作安排。當前的重點工作是抓好四個方面。一是宣傳貫徹好“1+X”規劃。“1+X”規劃體系旨在凝聚行業共識,引導社會資源,著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下一階段,我們將組織各編制起草單位和戰略咨詢委繼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做好規劃的解讀、宣貫工作,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規劃實施。
二是繼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安排專項建設基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實施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新興產業、制造業升級改造等三個重大工程包,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等重點領域發展。圍繞5大工程,繼續啟動一批重點項目。同時,加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支持力度。
三是出臺一批配套政策。按照各自職能和分工要求,各成員單位對《中國制造2025》政策進行了細化,將繼續頒布實施一批配套政策。如,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保監會將組織修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等。同時,我們還將重點圍繞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開展消費品“三品”工程專項行動、加強國際交流與創新合作等方面開展工作。
四是做好監測評估工作。決策重在執行,政策重在落實。在未來一個階段,還要加強、健全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政策落實情況做好跟蹤,以防有的政策出現“口惠而實不至”的情況,同時對重大項目要定期進行評估、檢查,常抓不放。
記者:具體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方面將有何安排?
苗圩:5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貫徹落實《指導意見》,打牢“制造業+互聯網”的焊點,以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建立完善跨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加快落實各項任務和措施,做好相關引導示范。
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著力營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共進的“雙創”新生態。推動重大工程建設,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雙創”服務平臺。二是著力增強制造企業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支持鼓勵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網絡化生產新模式。三是著力夯實制造業發展新基礎。組織開展試點示范,增強支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基礎技術、解決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為保障各項任務全面落實,加快制定體制機制、財政、稅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強宣傳推廣。
國際合作強化技術創新務實互動
記者:你如何看待中外在制造業領域的相關戰略對接、合作?
苗圩:在制造業領域,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由來已久。伴隨中國制造業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整個世界制造業格局的變遷,中外合作水平的層次也在不斷提升。
此前一段時期,我國許多領域的制造業水平相對較低,合作主要是引進國外技術、裝備,國內建設產業園,給予外方優惠政策,合作路徑以引進、跟蹤為主。如今,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一些領域我國的確依然處于同行業落后,一些領域已能與國外先進并駕齊驅,而還有部分領域我們已處于位置。由于我國制造業已經進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我們的國際合作也就更加多元、多樣,更加開放。
下一步,我們在繼續支持先進前沿技術引進的同時,會更注重國際合作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在關鍵共性技術、標準制定建立、信息安全方面的務實互動,并協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當然,我們也可以與外方通力合作,共同創新開發第三方市場,實現多方共贏。
記者:請介紹一下,《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合作的實際進展情況。
苗圩:2015年7月,工信部與德國經濟和能源部共同簽署了《推動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和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正式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聯合工作機制。國務院領導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多次批示我部做好《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扎實推動雙方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我部貫徹落實國務院要求,穩步推進《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戰略對接,密切開展政府間政策交流和跟蹤研究,重點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合作。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創新合作,搭建中德企業間創新合作平臺,指導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和工業互聯網聯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企業間合作。
目前,中德合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加強政府間合作交流。通過簽署兩部間合作備忘錄,建立起政府間合作框架,分別在副部長級會議、司局級工作組以及行業協會和企業這三個層面開展對接。去年10月,雙方成功召開工作組會議,圍繞智能制造標準化、工業設計、應急產業、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合作達成廣泛共識。二是積極開展智能制造標準化合作。雙方在2015年5月成立中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去年12月,雙方聯合舉辦智能制造標準化發展論壇,確定雙方相互參與編制兩份技術文件,并就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加強協調和共同提案等達成諸多共識。三是推動企業間開展務實合作。在工信部指導下于今年4月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已有80余家成員企業,其中德國企業15家。
此外,我們還與韓國、法國、瑞士等國開展了工業領域的交流對話,加強與其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合作。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任務,利用已經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和多種合作渠道,繼續做好相關戰略對接和政策交流,支持企業之間開展深入務實合作。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工[詳細]
- 02加速行業智能化——華為AI+制造行業峰
4月28日,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盛大舉行。在峰會[詳細]
- 03達意隆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達意隆在2024年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詳細]
- 04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我國已形成完整產業
經過多年持續投資布局,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基礎[詳細]
- 0512家中藥企業同日披露一季報:5家實現凈利增長
中信證券曾發布研報稱,中藥材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后續工業端[詳細]
- 06浙江信息通信業扎實推進互聯網基礎管理
4月25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指導省互聯網協會組織召開2025年[詳細]
- 07新美星2024年實現營收10.75億元,較202
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技術的模式,致力于高附加值、[詳細]
- 08樂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多業務穩定發
樂惠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49,037.70萬元,同比下降9.77%。公司[詳細]
- 01十部門聯合發文,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詳細]
- 02《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
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任[詳細]
- 03一周趣評:穿戴式單人飛行器首飛;亞馬遜被傳放緩數據中心擴張
2025年4月21日-4月27日,飛行器、數據中心、A14芯片、辦公平[詳細]
- 04AI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瓶頸?
在看似繁榮的表象下,行業共識正在逐漸浮現:人工智能(AI)技[詳細]
- 05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印發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基于制造企業探索實[詳細]
- 06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擬入選名單公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于近期組織開展了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詳細]
- 07物流智能轉型新引擎:DeepSeek+物流
DeepSeek物流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詳細]
- 08海外布局加速落地,威勝信息一季度凈利
一季度,公司新簽合同7.77億元,同比提升30.4%。截至報告期[詳細]
- 01匯川技術2024年凈利潤42.85億元,擬派
匯川技術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9.78億元,同比增長38.28[詳細]
- 02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3七部門發文,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按下“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詳細]
- 04我國創新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去年A
2024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138.92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外[詳細]
- 05中亞股份2024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
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10.15億元,同比下降0.29%;歸母凈利潤[詳細]
- 06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7制藥裝備頭部獲62家機構調研:未來計劃加大研發投入
近日,東富龍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Fidelity[詳細]
- 08山西忻州:農機服務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忻州市忻府區農機發展中心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農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