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形勢并不代表每一次都能成功
長達8小時的“馬拉松”股東會,歷年來人數多的500~600名小股東——這就是2013年6月26日鴻海(內地稱之為“富士康”)股東大會的“盛況”。

郭臺銘一一回復。他向小股東們保證,不管外界環境怎么變,公司今年獲利一定比去年多,未來兩三年也都會很樂觀。
2010年,為應對“艱難”的員工系列墜樓事件,郭臺銘開出內遷、加薪、提高自動化、謀局電商通路等“藥方”;而在2013“關鍵年”,郭臺銘閉關逾兩月,籌劃公司的“世紀轉型”:艦隊分拆、大小通吃、布局后一里將成為主軸,或許布局還包括建立自有品牌。
分拆:一石二鳥?
為了應對經濟不景氣,郭臺銘稱,鴻海今年將持續進行開源和節流,“員工不該出差的就不要去”。
受制于蘋果增速放緩,在iPhone廉價版等訂單被和碩搶走后,鴻海1~6月營收出現同比下滑12.59%。“代工航母”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郭臺銘雖然不肯承認,但他開出的因應之策中,“艦隊分拆”無疑是具想象空間的一環。
按照鴻海集團分拆業務結構的重整計劃,郭臺銘特別安排批被分拆的連接器、納米管以及膠材等3艘“中型艦”進行說明。這三個部分是鴻海的資產,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此進行分拆是為了今后讓這三塊分別獨立上市。
雖然規模不大,2012年營收額約800億元新臺幣,占鴻海整體營收比重僅2%,但連接器事業群(FIT)卻是鴻海具核心競爭力的事業群,郭臺銘不僅自連接器發家,FIT毛利率也高于代工蘋果業務的iDPBG事業群。
據郭臺銘介紹,目前,FIT產能4成供應鴻海內部,6成供應外部客戶,擁有多項;未來獨立后,FIT還可向外界收取使用費。郭臺銘說,FIT營收目前排名大陸,有信心在3年內做到世界。
FIT總經理盧松青也表示,明年FIT營收將有機會挑戰千億元新臺幣大關。
鴻海旗下天津富納源創公司的碳納米管科技,則是全球家將碳納米管商業化并將盈利的企業。
郭臺銘稱,鴻海碳納米管應用領域包括所有觸摸屏產品,公司在這方面已取得2000項,在NB觸控領域,2013年年底前將有新產品大量上市,不僅已有營收貢獻,到年底還可獲利。郭臺銘因此極為看好這一業務,認為未來還可以繼續分拆出5~10家上市公司。
至于膠材科技,包括膠水、膠帶等,雖然是傳統產業,但在與新技術結合后,將催生諸多新應用。例如目前手機等產品強調輕薄,已不能再用螺絲,因此改用特殊膠水。鴻海目前所生產的相關膠水,既可取代美國大廠,提高產品良率,又可減少浪費,節省人工,甚至連面板窄邊框膠水也成功開發出來,未來在觸控、薄膜軟性穿戴產品上,相關特殊膠水的應用還將大增。
郭臺銘進而表示,鴻海至少還有50家子公司業務可上市,屆時,鴻海也將由航空母艦變成“航空戰斗群”。
“這當然有可能,但鴻海當年分拆出來的手機代工事業群FIH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從郭臺銘的分拆舉措來看,他已經逐步意識到了鴻海規模過大、管理層級過多所帶來的效率問題。而且,要吸引并培育、留住新一代高管,企業分拆上市不失為“一石二鳥”之策:既降低了管理風險,又能更好地將企業多余產能推向市場。
但郭臺銘也在會中多次強調,這項結構調整行動是“業務結構重整”,而非分拆,主要是因為鴻海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調整,但公司仍將持有大部分股權,不會稀釋股東權益,僅有部分開放員工認股,提高員工向心力,且未來這些分拆的公司上市前,“花了13年鴻海股東的錢,當然要讓老股東先認股”。
電商:死不悔改?
與“分拆”相比,鴻海的其他表現均難讓股東放心。
以提高自動化為例。三年前高調提出的“百萬機器人”大軍,進展相當緩慢。郭臺銘說,機器人目前執行的成效非常好,但“三年百萬大軍”已調整為中長期目標,當下鴻海工廠使用的機械手僅超過2萬臺,距離100萬相去甚遠:目前人手的動作,要抓連接器、抓軟板,還有一些細致的動作,對機械手來說還沒辦法做到,一些智慧型的軟件也還在開發。
此外,由于擺脫蘋果依賴癥目前效果不明顯,與麥德龍等合作的萬得城“觸礁”、萬馬奔騰計劃也將停止,立志將制造鴻海轉變為科技鴻海、服務鴻海的郭臺銘如何發力,也成為問題。
郭臺銘回應說:“未來鴻海不會再做那么多店,唯一會做的是體驗館,電子商務就是后一里(lastmile),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沒有美國、歐洲成熟,所以鴻海的萬馬計劃就是放幾只馬出去,發現不行就將馬收回來。”他強調,馬都在,但“萬馬”會變成“小金剛”。
這是郭臺銘次對外回應其萬馬奔騰計劃的擱淺,此前,郭臺銘的董事長特別助理、通路事業部董事長胡國輝一度稱將在2012年年底開出2000家店,實際上開出的店僅200余家,且多數虧損,根本無力同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競爭。
但在通路方面屢敗屢戰的郭臺銘既不氣餒,更不言棄,他舉例說,近日鴻海與統一超合作,在7-11的實體和網路商城進行合作。郭臺銘甚至再次放言稱,鴻海從制造到客戶服務的后一里還需要1年的時間才能打通“任督二脈”。
明知鴻海不具備商業流通基因,數次敗走麥城還敢繼續放這樣的“衛星”,郭臺銘顯然是看清了當下國內電商競爭“全業務平臺”的趨勢,因此才將富士康的電子產品搭配7-11超市業態,再玩一把心跳。
問題在于通路和電商領域,郭臺銘每次都看對了趨勢,但每次都未能取得成功。鴻海的通路基因缺乏癥能否通過與統一超的合作一下“痊愈”,變數尚多。
至于合同被延長到2015年的入股夏普事宜,郭臺銘說:“鴻海和日本夏普的關系還在,也還在談,這部分沒有改變,現在是他們急,不是我們急,鴻海不急。”
郭臺銘無奈稱,過去一年多來,鴻海擔任談判的人只有他一個,但夏普的談判代表卻已經換了4個,鴻海不能說自己無辜,只能以無奈來形容。
“鴻海今年是成立的第40年,轉型后至少有20年好光景。”郭臺銘自信滿滿。
上一篇:黃久松:為智能建筑發展助威
下一篇:蘇榮:走工業化科技創新之路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工[詳細]
- 02加速行業智能化——華為AI+制造行業峰
4月28日,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盛大舉行。在峰會[詳細]
- 03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4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5泰禾智能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10.68%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380.49萬元,同比增長10.68%[詳細]
- 06七部門發文,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按下“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詳細]
- 07中亞股份2024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
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10.15億元,同比下降0.29%;歸母凈利潤[詳細]
- 08山西忻州:農機服務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忻州市忻府區農機發展中心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農戶,[詳細]
- 01十部門聯合發文,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詳細]
- 02一周趣評:穿戴式單人飛行器首飛;亞馬遜被傳放緩數據中心擴張
2025年4月21日-4月27日,飛行器、數據中心、A14芯片、辦公平[詳細]
- 03AI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瓶頸?
在看似繁榮的表象下,行業共識正在逐漸浮現:人工智能(AI)技[詳細]
- 04《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
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任[詳細]
- 05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印發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基于制造企業探索實[詳細]
- 06南充市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助推農業
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0.5%,首次超[詳細]
- 07海外布局加速落地,威勝信息一季度凈利
一季度,公司新簽合同7.77億元,同比提升30.4%。截至報告期[詳細]
- 08廣州資源環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戰略合作
4月22日,廣州資源環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詳細]
- 01匯川技術2024年凈利潤42.85億元,擬派
匯川技術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9.78億元,同比增長38.28[詳細]
- 02中亞股份2024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
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10.15億元,同比下降0.29%;歸母凈利潤[詳細]
- 03制藥裝備頭部獲62家機構調研:未來計劃加大研發投入
近日,東富龍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Fidelity[詳細]
- 04山西忻州:農機服務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忻州市忻府區農機發展中心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農戶,[詳細]
- 05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6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7七部門發文,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按下“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詳細]
- 08泰禾智能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10.68%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380.49萬元,同比增長10.6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