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在供給側改革中加快“智慧經濟體“建設
——記全國政協委員郭廣昌
全國政協委員郭廣昌在兩會提案中,提出在我國供給側改革中,應從、全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全社會管理等角度加快“智慧經濟體”的建設。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智慧經濟體”建設的重視,鼓勵和支持各類創新試點;以及加快我國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為全社會向“智慧經濟體”升級奠定基礎。
他建議,國家加大對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投入和建設,以此為老百姓提供切實便利,并促進全社會向“智慧經濟體”轉型;國家層面加大對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向“智慧經濟體”轉型的支持,尤其為我國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比如繼續簡政放權、進一步推進財稅改革、簡化稅制等,提升企業研發、創新和主動轉型的積極性;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主動全球整合資源,并支持這些將這些海外項目帶回中國發展。特別對與“智慧經濟體”相關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資源整合給予重點關注和支持。
以下附提案全文:
【提案概述】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三十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我國已經從普遍供給不足或短缺經濟發展到普遍供給過剩,尤其是大多數制造業和房地產行業產能過剩和高額庫存。這一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局部地區供給數量的過剩,但更重要的是下游企業、個人消費者快速提升的需求與供給間結構性的失衡和錯位。
在黨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其中,深化改革、解放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首需解決的問題。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一是“破”,即需要解決當前高庫存、過剩產能等一系列問題;二是緊跟著要“立”,集國家和各領先產業的優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形成我國在全球的新競爭力。從當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看,我國打造覆蓋全社會的“智慧經濟體”新模式,將是一破一立的重要抓手。
“智慧經濟體”,就是將社會組織、經濟發展及企業運營都架構在如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手段之上,打通供給與需求之間直接、低成本的信息傳遞渠道,并借助大數據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性。通過“智慧經濟體”的打造,將有效提升各部門效率、減少庫存、避免途中浪費、促使信息對稱和滿足個體的個性化、品質需求,從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因此,我建議在我國供給側改革中,應從、全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全社會管理等角度加快“智慧經濟體”的建設。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智慧經濟體”建設的重視,鼓勵和支持各類創新試點;以及加快我國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設,為全社會向“智慧經濟體”升級奠定基礎。
【提案依據】
一、針對我國經濟面臨供給與需求間結構性失衡和錯位的情況,必須要激活要素市場,終以“新供給”淘汰“老供給”。
分析當前我國在供給側主要集中有四大問題:一是整體制造業仍具有外向型特點;二是中低端產品過剩,產口供給不足,產品和服務供給未能及時跟上國內中高收入群體迅速提升的消費需求;三是企業對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把握和應變能力較差,無法滿足市場新增需求;四是的確存在部分產業特別是大多數落后、粗放型產業的產能已達峰值,且達到資源環境約束承載能力的極限。
故在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操作中,必須“以供給側的視角、通過改革的手段、解決結構性的問題”。從具體路徑來看,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先“破”后“立”,終實現以“新供給”淘汰“老供給”,將過剩產能和勞動力在短時間內轉變為新興產能的生產力。
二、以“新供給”淘汰“老供給”,需充分發揮國家和各領先產業的優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手段,建設全社會“智慧經濟體”。
近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動我國一大批創新產業成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其中尤其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代表。在過去通信、電子商務和社交等互聯網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現在我國正迎來各產業以現代信息手段為契機的智慧化巨大機會。未來,將不存在所謂的線上或線下之分,也沒有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現代信息技術將與水、電等一樣成為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而且通過線上向線下以及線下向線上的轉移,將終形成全社會的“智慧經濟體”。
比如在制造業中,C2M(客戶到制造)的打通,使得產品智慧化;在物流產業中,物聯網產生了物的智慧化;在社會管理中,通過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讓
全社會智慧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升。這即是“智慧經濟體”的具體表現,也將有效提升社會各部門效率、減少庫存、避免途中浪費、促使信息對稱和滿足個體的個性化、品質需求,從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我在調研中了解,上海某互聯網大宗商品貿易平臺,打破傳統電子商務集中于個人消費領域的局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將如鋼鐵等大宗商品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使得上游生產商和下游需求方信
息對稱、一體化,確保了交易和融資真實、可靠和安全,大大提升了供給需求匹配和物資流轉效率。
還有在醫療服務行業中,國內已有不少互聯網+醫療的新模式、新服務迅速發展,比如掛號網等。這極大促進了我國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醫生閑散時間的利用以及患者看病就醫的便捷體驗,提升了全行業的智慧化程度。
同時,“智慧經濟體”還必須要基于大數據的建設,這不僅指數據本身的積累,更是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如在智能制造中,不僅需要生產柔性化、智能化,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對終端客戶需求的大數據分析,及針對這些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的可行性。這就讓制造業不再基于人的能力,而將是基于大數據的智慧生產。
在調研中發現,山東某男裝企業在服裝行業整體高庫存、競爭激烈、整體業績下滑的大環境中,創新推出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服務,讓客戶成為設計師,也帶動企業發展進入了全新藍海。該企業這一創新的背后,核心即是通過所積累的數百萬中國人服裝版型數據,用大數據驅動規模化柔性生產線改造升級、生產運營和對客戶的服務。從而實現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反向整合組織資源,以節點管理為核心的組織再造”的新“智慧經濟體”模式。
【辦法建議】
綜上所述,我建議在我國供給側改革中,應從、全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全社會管理等角度加快“智慧經濟體”的建設,以此為抓手來推動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和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實現。具體有:
(一)建議國家加大對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的投入和建設,以此為老百姓提供切實便利,并促進全社會向“智慧經濟體”轉型。
(二)建議國家層面加大對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向“智慧經濟體”轉型的支持。尤其為我國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比如繼續簡政放權、進一步推進財稅改革、簡化稅制等,提升企業研發、創新和主動轉型的積極性。
(三)建議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主動全球整合資源,并支持這些將這些海外項目帶回中國發展。特別對與“智慧經濟體”相關的技術、品牌和渠道資源整合給予重點關注和支持。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工[詳細]
- 02加速行業智能化——華為AI+制造行業峰
4月28日,華為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盛大舉行。在峰會[詳細]
- 03新美星2024年實現營收10.75億元,較202
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技術的模式,致力于高附加值、[詳細]
- 04樂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多業務穩定發
樂惠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49,037.70萬元,同比下降9.77%。公司[詳細]
- 05我國創新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去年A
2024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138.92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外[詳細]
- 06上海松江區開展2025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
本次政策解讀全面覆蓋了《松江區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詳細]
- 07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8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1十部門聯合發文,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詳細]
- 02一周趣評:穿戴式單人飛行器首飛;亞馬遜被傳放緩數據中心擴張
2025年4月21日-4月27日,飛行器、數據中心、A14芯片、辦公平[詳細]
- 03《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
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任[詳細]
- 04AI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瓶頸?
在看似繁榮的表象下,行業共識正在逐漸浮現:人工智能(AI)技[詳細]
- 05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印發
《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2025年版)》基于制造企業探索實[詳細]
- 06海外布局加速落地,威勝信息一季度凈利
一季度,公司新簽合同7.77億元,同比提升30.4%。截至報告期[詳細]
- 07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擬入選名單公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于近期組織開展了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詳細]
- 08南充市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助推農業
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0.5%,首次超[詳細]
- 01匯川技術2024年凈利潤42.85億元,擬派
匯川技術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9.78億元,同比增長38.28[詳細]
- 02玉柴與天人農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開啟
在參觀和座談過程中,雙方圍繞行業市場態勢、產品聯合開發、[詳細]
- 03中亞股份2024年營收10.15億元,同比下
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為10.15億元,同比下降0.29%;歸母凈利潤[詳細]
- 04101個!發改委公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近日公布,共計10[詳細]
- 05制藥裝備頭部獲62家機構調研:未來計劃加大研發投入
近日,東富龍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Fidelity[詳細]
- 06七部門發文,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按下“
《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詳細]
- 07山西忻州:農機服務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忻州市忻府區農機發展中心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農戶,[詳細]
- 08我國創新藥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去年A
2024年恒瑞醫藥創新藥收入138.92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