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能化響應,對可持續發展有更多責任感
2009年1月28日,剛就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會見了作為工商業代表的IBM時任總裁彭明盛。彭明盛正式向奧巴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議投資建設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同年9月,愛荷華州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個智慧城市。
迪比克市風景秀麗,密西西比河貫穿城區,它是美國zui為宜居的城市之一。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迪比克計劃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城市的所有資源(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數字化并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進而智能化地響應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適合居住和商業發展。
迪比克市的*步是向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監測平臺,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個城市對資源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個人和企業公布這些信息,使他們對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認識,對可持續發展有更多的責任感。
西班牙:傳感器項目讓智慧城市建設充分立足實踐
據巴塞羅那通信研究所傳感器項目的負責人馬里亞諾·拉馬爾卡介紹,智慧城市是巴塞羅那目前zui重要的項目之一,而原來的巴塞羅那紡織產業老工業區,現在則是這一項目zui重要的試驗地。“那邊紅綠燈上的小黑盒子,可以給附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發送信號,并引發接收器震動以便提醒其已臨近路口。”拉馬爾卡指著馬路介紹說。
“你看見地上的小凸起了嗎?那是停車傳感器。司機只要下載一種專門應用程序,就能夠根據傳感器發來的信息獲知哪里有空車位。巴塞羅那的標志性景點圣家族大教堂是游客云集的地方,那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停車傳感器系統,指引大客車停放。”
“這是一個智能的垃圾箱,它上面的傳感器能夠檢測垃圾箱是否已滿。根據傳感器傳來的信息,垃圾收集中心可以制定一個數據庫,并以此安排垃圾車的路線。此外,垃圾箱還安裝著一個氣味傳感器,如果垃圾箱氣味超出正常標準,傳感器會發出警報進行提醒。”
“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規模都不是很大,但種類很多,其中一些是試驗性質的,有一些則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和實施。”作為巴塞羅那智慧城市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和主要負責人之一,拉馬爾卡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有著自己*的看法,“技術和產品是死的,而現實情況卻是靈活多變的,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充分立足實踐。”
北歐:智能交通減擁堵,少排放
早在2007年,歐盟就提出并開始實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歐盟對于智慧城市的評價標準包括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治理、智慧機動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等6個方面。而北歐國家在通過改善交通,促進節能減排方面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例,該市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取得了的成績。具體而言,該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18個路邊監視器,利用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和自動拍照等技術,實現了對一切車輛的自動識別。借助這些設備,該市在周一至周五6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對進出市中心的車輛收取擁堵稅,從而使交通擁堵水平降低了25%,同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40%。
另外一個例子是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這個素有“自行車之城”的城市在綠色交通方面成績斐然。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zui少的軌道交通,該市通過統籌規劃,力保市民在家門口1公里之內就能使用到軌道交通。1公里路的交通顯然還要依賴群眾基礎深厚的自行車。除修建3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備修理等服務設施外,他們還為自行車提供射頻識別或定位服務,通過信號系統保障出行暢通。
韓國:力推政府行政服務智能化
韓國正以網絡為基礎,打造綠色、數字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智慧型城市。
2003年,韓國政府推出“U-Korea”發展戰略,希望把韓國建設成智能社會。“U”是英文單詞“Ubiquitous”(*)的簡寫。這個發展戰略以無線傳感器為基礎,把韓國所有的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從而促進韓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這個*宏觀戰略具體通過建設“U-City”來實現。
在建設“U-City”的基礎上,2011年6月,首爾發布“智慧首爾2015”計劃,向世界展示了該市建設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爾提出,發放證明書、繳納稅金等現在由*和負責的行政服務,從2012年按階段向使用手機的方式擴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實現81項首爾市行政服務。
韓國松島也被很多人看成是智慧城市的模板。這座嶄新的智慧城市位于首爾以西約65公里遠的一處人工島嶼上,占地6平方公里。該項目從2000年開始興建,共投資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2億元)。由于松島的信息系統緊密相連,因此評論人士也把它稱為“盒子里的城市”。舉個例子,在松島,電梯只在有人乘坐時才會啟動。在各家各戶,遠程呈現設備像洗碗機一樣普遍。松島預計在2015年全部竣工,屆時全市住戶將達6.5萬人,在該市就業的人數將達30萬。
新加坡:“電子政務”服務市民
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是完善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自2006年6月推出資訊通信發展藍圖“智慧國2015”規劃以來,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設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化都市,并得以成為資訊通信業zui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提升了各個公共與經濟領域的生產力和效率。
截至2012年,新一代寬帶網絡已經實現95%的覆蓋率,zui高網速達1G,用戶超過25萬,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可以訂閱由17家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多種光纖寬帶網絡接入服務方案。全島部署了7500多個無線網絡公共熱點,相當于每平方公里有10個公共熱點,訪問速度高達1Mbps,目前用戶數超過210萬。
新加坡建立起一個“以市民為中心”,市民、企業、政府合作的“電子政府”體系,讓市民和企業能隨時隨地參與到各項政府機構事務中。目前,新加坡的市民和企業可以全天候訪問1600多項政府在線服務及300多項移動服務,這為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和企業的商業運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的電子政府調查顯示,93%的民眾在辦理政府業務的過程中采用過電子方式,相比2010年的84%,上升了9%。
日本:搶占智能電網的技術先機
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略2015”,旨在將數字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目前將目標聚焦在電子政務治理、醫療健康服務、教育與人才培養三大公共事業領域。
隨著智能電網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在智能電網理念逐步成為業界共識的進程中,政府正成為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的主動力量,許多國家都確立了智能電網建設目標、行動路線及投資計劃。
據了解,日本也已經開始搶占用電市場中的技術先機,正在試圖將其擴為世界標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富士集團以及三菱公司聯合制定了電動汽車接入電網標準,為電動汽車接入電網打下了良好基礎。日本在大型鋰離子蓄電池的研發方面技術,正在聯合美國,將其技術推廣為標準。
在日本,智能電網戰略已成為國家重要戰略,是在政府統一主導和支持下,集國家以及相關力量來制定和推動的。智能電網戰略已經成為他們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戰略措施。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智能電網發展上的“角力”,不僅是一次綜合實力和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較量,也是推動自身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需要。
上一篇:RFID生產線工位管理系統方案
下一篇:消防泵的選型與規范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xashilian.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