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式刮吸泥機主要由工作橋、吸泥管、排泥管、潛水污泥泵、驅動機構、電氣控制柜等組成。本設備由四點支撐行走大梁橫跨在斜管沉淀池上,雙邊驅動,池兩邊均鋪設鋼軌,吸泥機從池的一端運行到池的另一端,邊行走邊吸泥,撞到一端行程控制開關后,改變方向,返回到原出發端;撞行程開關,停車;停車時間由時間繼電器控制(1min~12h),完成一個工作周期。
行車式刮吸泥機優點
1)設備邊行進邊吸泥,效果較好;
2)可根據污泥量的多少,調節排泥次數;
3)可往返工作,排泥效率高;
4)管理操作簡易;
5)設有過載保護裝置,工作可靠。
驅動裝置有兩種驅動形式,小跨度沉淀池采用單邊驅動結構,當行車跨度較大時,為了省去長軸以減輕自重,同時也為了便于安裝和維修,則采用雙邊分別驅動形式。驅動裝置行走輪傳動長軸聯軸器軸承座單邊驅動結構驅動裝置行走輪傳動短軸軸承座雙邊驅動結構圖二驅動部分結構圖三)集泥刮板結構圖集泥刮板是一個板制的菱形結構,整體安裝在方形的桁架下端。集泥刮板下端裝有橡膠板,刮泥工作主要由橡膠板來執行。吸管集泥刮板圖三集泥刮板結構圖四)吸泥系統吸泥系統有泵吸式或泵吸式由排污泵、吸泥管、出泥管等構件虹吸式。組成(如圖四所示),該形式就是將各根吸泥支管聯通后再由總管接入水泵,水泵吸入管內的污泥直接經由水泵排出池外。虹吸式是在設備運行前將水位以上排泥管內的空氣用真空泵等方法排除后,管路系統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使泥水充行車式的吸泥系統滿管道,然后開啟排泥閥以形成管路虹吸,從而進行連續排泥。安裝在行車車架及設備支架上,隨行車行走往返工作。下吸口布置在兩菱形集泥板所組成的底凹處,以利有效吸泥;出泥管通過行車伸出池外,將污泥排入池邊的槽內。
吸泥系統1、電機2、排污泵 3、吸泥管4、出泥管
行車式刮吸泥機設備常見故障解決方法。
1、行架結構變形
產生原因:池底污泥成坡型分布,行車各部分受阻力不均。
解決辦法:由于行車式刮吸泥機各部位阻力不均,所產生的阻力不同,可在刮吸泥機兩側配重,使各部位的正壓力均勻;或在行車式刮吸泥機所受阻力小的部位設置阻水板,人為使行車式刮吸泥機在行走時所受阻力大致相當,就不會導致航車結構變形的不良后果。行車式刮吸泥機優點
2、主梁發生變形
產生原因:主梁設計不合適,剛度不足。
解決辦法:設計時充分考慮行車架自重、設備及附加設備自重、各種阻力以及刮吸泥機安裝后可能的活載,設計剛度要足夠;對于已經安裝并投入使用的刮吸泥機,采用恢復主梁的上拱度,后在角鋼制作兩榀型鋼梁,與原主梁焊成一體,以達到加固柱梁剛度的目的。
3、啃軌與脫軌
產生原因:B/L取之不當、兩主動輪不同步、行車結構變形、軌道鋪設公差超限、車輪組安裝偏差等等。
解決方法:為保證行車式刮吸泥機正常運行偏斜時刮泥機結構不致楔住,以及減輕斜行時啃軌,設計時因充分考慮主梁的水平剛度,以減小主梁在水平面的彈性變形,另外,在凈水工藝平面布置時,應避免采用沉淀池側面進水方式;軌道鋪設應嚴格按照圖紙文件中的技術要求執行;車輪組制造要求可按橋式起重機技術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