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氣氣浮機組成部分
溶氣系統:主要包括溶氣罐、空壓機、水泵等。溶氣罐是核心部件,用于在加壓條件下使空氣溶解于水中;空壓機提供壓縮空氣;水泵則負責將污水加壓送入溶氣罐。
氣浮池:是氣浮過程發生的場所,分為接觸區和分離區。在接觸區,溶氣水與原水混合,微氣泡與懸浮物接觸并附著;在分離區,附著微氣泡的懸浮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清水則從池底流出。
釋放系統:通常由釋放器組成,其作用是將溶氣罐中的溶氣水減壓釋放,使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以微氣泡的形式高效地釋放出來。
刮渣系統:由刮渣機等設備組成,用于將氣浮池表面的浮渣刮除,收集到浮渣槽中,以便進一步處理。
控制系統:用于控制整個加壓溶氣氣浮機的運行,包括水泵、空壓機、刮渣機等設備的啟停、運行參數的調節等,確保設備穩定、高效運行。
溶氣氣浮機的釋放器是該系統的關鍵裝置,它對氣泡形成的大小、分布以及對氣浮凈水效果和運行費用均有明顯影響。目前被采用的釋放器的釋氣效率可達99.2%。
以前的研究認為,氣泡的大小與溶氣壓力有關,低壓時形成大氣泡居多,不利于氣浮溶氣氣浮機。新近研究認為:溶氣水在減壓消能時氣泡的釋放規律與氣泡在靜水中的狀況不同;低壓時大氣泡的出現歸咎于釋放器不良所致平流式氣浮沉淀一體機。除了要釋放出大量穩定的微小氣泡,關鍵是要如何防止堵塞。
目前采用不同類型的釋放器,有簡單閥門式、針型閥式以及專用釋放器溶氣釋放器的產品很多,其中效果較好的一般都有以下特點:在噴嘴處有一個瞬間的壓降;在釋放器的入口處水流方向會突然改變(常為90°);釋放器口徑不超過2.5mm,水在釋放器中的停留時間<1.5ms;離開釋放器的水流速度逐漸變??;離開釋放器的水體會與其前面一擋板發生撞擊。任何釋放器都不可能只產生微氣泡,而一般是產生直徑在40~70μm之間的氣泡,一些大氣泡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盡管這些大氣泡的存在會降低系統的運行效率溶氣氣浮機設備。
溶氣氣浮機的特點
1、氣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0~2.5m,池中水流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
2、接觸室必須對氣泡與絮凝體提供良好的接觸條件,同時寬度應考慮安裝和檢修的要求。
水流上升流速一般取10~20mm/s,水流在室內的停留時間不宜小于60秒。
3、根據試驗時選定的混凝劑種類、投加屋、絮凝時間、反應程度等,確定反應形式及反應時間,一般沉淀反應時間較短,以2-30分鐘為宜;
溶氣氣浮機組成部分
4、氣浮池的長寬比無嚴格要求:一般以單格寬度不超過10m,池長不超過15m為宜:
5、要充分研究探討待處理水的水質情況,分析采用氣浮工藝的合理性和適用性:
6、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需處理的污水應進行必要的氣浮小型試驗或模型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溶氣壓力及回流比。通常溶氣壓力采用0.2~0.4MPa,回流比取5%~99%之間,回流比的確泄需和懸浮物的濃度聯系起來。濃度髙回流比大,濃度小回流比小。
7、確定氣浮池的池型,應根據對處理水質的要求、凈水工藝與前后處理構筑物的銜接、用地形和構筑物的協調、施工難易程度及造價等因素綜合地加以考慮。反應池宜與氣浮池合建。為避免打碎絮體,應注意構筑物的銜接形式。進人氣浮池接觸室的流速宜 控制在0.2m/s以內:
8、氣浮分離室需根據帶氣絮體上浮分離的難易程度和水質的處理要求而左。選擇水流(向 下)的流速,一般取1.5~3.0mm/s,即分離室的表面負荷率取5.4~10.8m3/(m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