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動態】日前,工信部公示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包括中德合作一汽-大眾動力總成智能工廠、電動汽車高性能驅動
控制器及牽引電機的研發與產業化等17個項目,涵蓋產業合作、標準化合作、示范園區和人才培養合作四個領域。這是繼2016年公布首批14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后,公示的又一批示范項目。
對于處在工業2.0~3.0階段的我國制造業來說,與
工業4.0的提出者德國開展相關合作,能夠深化《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汽車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先導性工業,加上進入首批示范項目的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
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中德合作液壓件智能工廠試點示范,目前
汽車行業已有5個項目入圍,涵蓋零部件企業、整車企業和標準制定機構等方面。不過,對于企業和行業而言,切莫抱著“一合就靈”的心態,如果不能從合作中學習、消化和吸收,真正實現獨立創新,那示范就失去了意義。
在化趨勢下,未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將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如果仍像過去汽車行業發展的某個階段一味靠“拿來主義”,缺乏自主創新和因地制宜,汽車行業智能制造發展必將面臨“水土不服”。車企在搭建智能制造體系的過程中,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并借此系統地梳理企業的發展戰略、重點和機會,以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作為制造業的集大成者,汽車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高于普通制造業。雖然我國與汽車發達國家的智能制造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此前,西門子公司發布了對我國16家乘用車企業的評估調查報告,認為我國乘用車行業目前在數字化和自動化領域處于“工業3.46”的水平。事實上,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發達國家也在尋求發展新路徑。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是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計劃、日本的智能機器人計劃,都是為了在產業變革的新時代掌握主動權探尋新工業模式,與我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也是我國汽車業實現“超車”的佳機遇期,為此自主品牌必須從被動跟隨轉變為主動創新。
目前,汽車業示范合作項目的德方伙伴仍以制造企業為主,而在互聯、協作的時代,大數據將成為智能制造的基礎與核心。智能制造之所以不同于傳統制造,大的區別在于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當前,我國汽車企業在客戶數據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有明顯進步,但在處理和應用數據方面仍顯不足,更遑論利用大數據開展產品和服務升級。因此,車企不妨開展更廣泛的跨界融合及分享協作。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制造絕非“點線工程”,它不僅涉及企業生產的方方面面,還需要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因此,車企在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同時,更需積極參與或推動產業鏈上其他企業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此外,必須以試點示范為抓手,以點帶面,打造汽車行業智能制造新型生態圈,帶動全行業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萬物互聯。
(原標題:智能制造需以點帶面共上新臺階)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