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醫療這個門檻高、環節多、問題復雜的行業,也是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應用中為特殊的領域。醫生的角色、醫院的管理、醫療數據的獲取與使用等都是在技術推進中存在著難題。這項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的事業,從未來到現實還有多遠距離?
機遇與挑戰并存 醫療機器人三大痛點待解
十年前,對國人來說,醫療機器人還是一個非常稀罕的產物,但如今,你會在越來越多的國內醫院,發現醫療機器人的身影。醫療機器人前景廣闊,已覆蓋手術、康復、護理、教學等各個領域,其中手術機器人占比高。
醫療機器人是一種智能型服務機器人,種類較多,根據其用途不同, 可分為臨床醫療用機器人(包括外科手術機器人和診斷與治療機器人)、醫用教學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移送病人機器人、運送藥品機器人等。
據BCG波士頓咨詢測算,截至2016年1月,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能穩定在15.4%,至2020年,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其中,手術機器人占60%左右市場份額。
從著眼,醫療機器人產業正在興起。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同樣面臨諸多機遇,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潛在用戶基數大,處于高速成長階段,行業需求空間大。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手術機器占醫療機器人份額的60%以上,占比重。
當然,中國醫療機器人也面臨諸多限制與挑戰。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長王田苗認為當前提醫療機器人發展依然面臨三大痛點:,跨學科語言轉換的困難,要把醫生的痛點變成技術的語言,再變成產品的語言,需要長時間的磨合。第二,產品在學術領域和臨床領域上的不同步。第三, 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需要國家、企業、投資商長期的合作和投資。
過去數年間,隨著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成為熱點,IBM、微軟、谷歌等巨頭紛紛加大該領域的投入。其中IB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應用在癌癥診療領域,不僅能提出多種診療建議,還能分析各診療方案的異同,以便醫生作出更準確的診斷。海量醫學圖像數據,迫切的現實需求,強大的圖像識別算法,都為數字病理輔助診斷帶來巨大機遇。
目前,國外醫療機器人企業正在搶灘中國市場,部分國內企業也已經開展醫療機器人研發布局。一些醫療機器人的代表企業如哈爾濱博實、重慶金山、妙手機器人等公司的手術機器人已經進入研發階段或臨床試驗階段。
在國家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當中,機器人行業是一個重點發展的行業。但是,由于整個醫療機器人的行業門檻較高,有極高技術要求,同時,在我國現有醫療注冊認證的體系下,周期漫長,資金投入巨大,對于企業而言,風險較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醫療、護理和康復需求將不斷增加,同時,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使得醫療不管在“質”上還是“量”上都要滿足更高水準的要求,醫療及健康服務機器人或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前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